當今,以大數據、人工智能、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重塑著現代公共交通運營方式。無人駕駛,作為汽車行業(yè)備受關注的前沿科技領域,正在依靠產業(yè)鏈上下游相關技術、產品的加速迭代更新快步邁進現實。
4月19日,第十九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yè)博覽會拉開帷幕,輕舟智航攜城市微循環(huán)無人小巴亮相展會,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描繪出新藍圖。據商用汽車新聞傳媒記者了解,輕舟無人小巴基于金旅星辰打造,搭載輕舟智航「Driven-by-QCraft」自動駕駛系統,具備L4級自動駕駛水平,可應用于地鐵接駁專線、微循環(huán)公交、快速路公交、園區(qū)通勤擺渡、景區(qū)觀光游覽等一系列需求場景。
為破解“最后三公里”難題而生
公交車之所以能成為無人駕駛技術落地應用的主陣地,既與近年來國家在政策層面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發(fā)展、產業(yè)鏈快速走向成熟有關,也與客車行業(yè)的特殊使用工況便于無人駕駛汽車應用,客車企業(yè)前瞻布局、深入研發(fā)密切相關。
金旅客車與輕舟智航雙方的跨界合作,恰好印證了這一點。
“輕舟智航在成立之初,選擇切入能更快實現落地的Robobus賽道,找準了智能化城市的“微循環(huán)”需求,較短時間實現了從技術研發(fā)到場景化應用,并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商業(yè)模式閉環(huán)。”輕舟智航品牌經理龍燦告訴記者,金旅星辰,作為進入國家工信部目錄的成熟產品,符合現階段國內政策法規(guī),具備在城市公開道路運營資質和商業(yè)化前景,無疑是開發(fā)自動駕駛小巴的理想選擇。
作為一款定位于城市交通微循環(huán)的客車,金旅星辰車長不到6米,車內設有9個乘客位,符合當今公交客運“由大轉小”的發(fā)展趨勢,能夠適用于城市社區(qū)、地鐵接駁、景區(qū)觀光等不同運營場景,有利于解決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三公里”難題。
同時車輛通過搭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一系列感知類元器件,實現360度無盲區(qū)感知,除了行人車輛避讓、自動變道、自動轉向、紅綠燈識別等基本功能外,還能應對各類城市復雜交通場景,包括穿行人車混雜的路口、后車加塞、鬼探頭等復雜的道路交通環(huán)境,為智慧交通時代的快速到來提供了可能。
暢通微循環(huán)開啟智慧出行大門
志同道合者,行穩(wěn)而致遠。憑借著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深耕以及緊密合作,金旅客車和輕舟智航雙方攜手在商業(yè)化運營的路徑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據記者了解,金旅星辰微循環(huán)客車銷量現已突破1500輛,與輕舟智航合作生產的自動駕駛客車已經在蘇州、武漢、深圳等多地投入公開道路示范運營,以科技改變人們的日常出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20年7月,雙方合作的首條自動駕駛小巴線路在蘇州北站周邊開通運營,成為全國首條常態(tài)化運營5G無人公交線路。據悉,該線路總路程超過4公里,沿途設置5個站點,途徑10多個路口,需要應對的道路交通環(huán)境十分復雜。
本屆上海車展期間,《中國首條5G無人公交線路運營報告》正式發(fā)布,對這批車輛在蘇州北站的運營情況,做出詳盡總結。報告顯示,5個月時間內已累計伴隨超過11000人次低碳出行,平均每天每輛車要提供58次訂單服務。
不同于在封閉園區(qū)低速(10~20km/h)行駛的無方向盤自動駕駛小巴,對于金旅星辰自動駕駛客車來說,在城市公開道路行駛,需面對更加復雜多樣的路況環(huán)境同時,其行駛速度也達到了20~50km/h,這對車輛底盤可靠性和整體規(guī)劃控制策略都是不小的考驗。
“別小看這30km/h的車速提升,在真實的公開道路上以更高時速行駛的無人車,對于線控底盤的可靠性以及車輛的整體控制策略,要求和難度完全不同。”龍燦進一步解釋,自動駕駛對于執(zhí)行系統的精度和準確度要求更高,線控底盤要實現閉環(huán)控制,才能確保自動駕駛模式下車輛可控。另一方面,對客車企業(yè)來說,線控底盤的制造,從零部件選擇到質量控制都是一個質的提升。
智慧出行、公交優(yōu)先,科技將帶給人們更多的快捷與便利。金旅星辰自動駕駛小巴,在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其車身小巧、定制化程度高,不僅結合了固定路線中低速、多人出行路權優(yōu)先、可部署基于5G的車路協同等優(yōu)勢,還能作為微循環(huán)公交深入城市道路的“毛細血管”,幫助人們擺脫“最后三公里”出行難題。
未來,隨著車輛技術水平、運營線路方案的不斷成熟,我們有理由相信,城市微循環(huán)自動駕駛小巴有望進一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探索出行的更多可能,讓科技成為真正引領未來公共交通出行變革的重要力量。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