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訊,消費金融到了最艱難的時期,此話不是空穴來風。近期,已有多家分期平臺進行裁員、轉型、退出。
自2010年消費金融公司試點以來,有大量非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試水。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市場上共有248家?guī)в蟹制谧謽拥南M金融平臺。而這其中,已有不少平臺已經銷聲匿跡。
掉隊洗牌
消費金融到了最艱難的時期,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在過去7年中,有不少分期平臺在前進中掉隊。
近期,一家名為“惠享分期”的平臺,連續(xù)退出了云南、廣西、四川、重慶、安徽等多個地區(qū)。不少“惠享分期”銷售員開始另覓出路。
“整個安徽的惠享賬號全封了。”有銷售員表示,“前一天還能辦單,第二天就關閉了。”
據了解,“惠享分期”是P2P平臺洋錢罐控股70%的分期平臺,主要關注3c市場,做線下場景業(yè)務。
IF觀察發(fā)現,目前,整個消費金融行業(yè)呈現出一種“黑云壓城城欲摧”的狀態(tài),除了“惠享分期”大規(guī)模退出以外,深圳市惠今惠信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旗下“惠今分期”近期全面關閉北方市場;醫(yī)美分期平臺星計劃于一個月前退出華北市場。
“從平臺紛紛收縮業(yè)務上來看,消費金融已經進入了洗牌期。”有分析人士認為,引起洗牌的原因有兩二,一是平臺過多,業(yè)務同質化嚴重,小平臺競爭力不足,融資速度跟不上極易導致資金鏈斷裂。二是,依靠線下推廣的分期平臺成本極高,難以盈利。
上述業(yè)內人士表示,此前,在山東地區(qū),捷信和佰仟的規(guī)模相差無幾,而最近佰仟金融已經開始裁員,捷信消費金融公司也開始將業(yè)務向線上發(fā)展。
事實上,在去年校園分期平臺在清退校園業(yè)務時消費金融行業(yè)就進入了洗牌期。當時以分期樂、趣分期、優(yōu)分期、名校貸等為代表的校園分期平臺就已經進行了轉型。
轉型放貸
消費金融到了最艱難的時期,此話不是空穴來風。已有不少平臺在此階段進行了戰(zhàn)略轉型。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分期平臺轉型有兩條路,一條路通往線上商城,另一條路通往現金貸。但分期平臺做商城的成本較高,商戶、流量、渠道難尋,如果沒特色、沒新意難成‘氣候’。”
目前,已經有不少分期平臺瞄準了現金貸市場。和創(chuàng)金服旗下優(yōu)分期是上述提到的轉型平臺之一,在退出校園分期市場后,優(yōu)分期將業(yè)務定位在為年輕人提供分期服務,但效果并不明顯。
有和創(chuàng)金服員工表示,公司已經將主要精力放到了現金貸平臺“簡單借款”上。“近期,正在尋求資金端,每月10億,越多越好。”
其實,大多數“現金貸”平臺在最初期的想法是做消費分期,但是迫于難以接入消費場景而做了直接貸款。
目前,“現金貸”已經滲透進了許多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數據顯示,中銀消費金融公司上半年凈利潤6.4億;微招聯金融上半年凈利潤5.41億元;馬上消費金融上半年凈利潤1.34億元。
在這些消費金融公司盈利的背后,都可以看到現金貸的身影。捷信、馬上、招聯等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都已開展現金貸業(yè)務,并不斷的擴大規(guī)模。
同時,有不少互聯網平臺也開始涉足現金貸業(yè)務,如今日頭條、新浪、聚美優(yōu)品等。這些平臺加上原有的現金貸平臺,令現金貸行業(yè)變得“人滿為患”。
“現金貸的空白窗口期幾乎已經不存在,已經很難快速起量。”柒財智庫研究員、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直言,現金貸的高息定價模式也已經失靈,業(yè)務初期要通過收益覆蓋成本變得不可行,只能虧損前行。當虧損換不來業(yè)務量的快速增長時,虧損也變得沒有價值,整個模式便難以持續(xù)。
清盤退出
消費金融到了最艱難的時期,此話不是空穴來風。已有平臺清盤退出。
IF觀察發(fā)現,近期,已有平臺退出分期行業(yè)。有業(yè)內人士透露,一家名為“聚成分期”的平臺已于近期在全國范圍內關停。
據該平臺離職員工介紹,“聚成分期”是由佰仟分期孵化出來的分期平臺。此前“聚成分期”與佰仟分期共用一個業(yè)務系統(tǒng)。“在全國范圍內關停后,‘聚成分期’業(yè)務員都被拉去了佰仟分期工作。”
“這僅是一個開端,做互聯網金融,一哄而上的結果肯定是一哄而散。”有平臺人士表示,一味的做大融資的結果就是資本燒完,平臺死掉。
柒財智庫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認為,“互聯網金融的某些需求是由平臺創(chuàng)造出來的。”。
“在巨頭加大消費金融布局和監(jiān)管在利率、催收、資金渠道等方面的監(jiān)管趨嚴的情況下,對于缺乏優(yōu)質場景、缺乏核心風控能力的粗放式平臺而言,的確有退出的可能。”薛洪言如是說。
- 美科技七巨頭遭特朗普關稅血洗 市值蒸發(fā)14萬億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海”,平臺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