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代年輕人來說,手機不再是簡單的通信工具,游戲已成為他們購買手機的理由之一。隨著軟硬件不斷迭代,2000元檔的智能手機已完全可以滿足年輕人的游戲需求,華為麥芒7和OPPO R15作為今年發(fā)售的產品,屬于同級產品,前者搭載麒麟710,后者采用聯(lián)發(fā)科P60,那這兩顆處理器在手游性能上有什么差別呢?讓我們通過測試來感受下。
硬件配置,誰更勝一籌
CPU方面,華為麥芒7搭載了華為首款12nm芯片麒麟710,其擁有4×Cortex A73(2.2GHz)+4×Cortex A53(1.7GHz)四個大核,與前代相比,A73單核性能是A53的2倍左右,GPU性能提升2.26倍。OPPO R15標準版搭載的是聯(lián)發(fā)科P60處理器,同樣與前代相比,玩大型游戲時的功耗也有明顯降低。
雖然這兩款產品的處理器都針對前代有所升級,但華為麥芒7也搭載了“嚇人的技術”——GPU Turbo,這項技術作為華為的“殺手锏”,已應用在自家大部分產品身上,并得到消費者一致認可,與沒有GPU Turbo的智能手機相比,性能上確實有所提升,并且功耗并沒有隨之增高,打破性能與功耗的蹺蹺板,大幅提升用戶的游戲體驗。
游戲性能,還要看實戰(zhàn)!
為進一步感受華為麥芒7和OPPO R15在游戲方面的表現(xiàn),我們通過當下流行的《王者榮耀》和《絕地求生:刺激戰(zhàn)場》兩款手游進行實測。
以MOBA類手游《王者榮耀》作為第一個實驗對象,整個游戲過程中,開啟高畫質、高幀率模式,華為麥芒7穩(wěn)定在55幀左右,可以非常清晰的感受到在革命性圖形處理加速技術GPU Turbo技術的加持下,游戲的運行速度、操作體驗都非常流暢,給用戶帶來高質量的游戲體驗。而OPPO R15在自身游戲加速模式下,幀率經常在35-55幀之間跳動,不夠穩(wěn)定。
華為麥芒7王者榮耀實測截圖
OPPO R15王者榮耀實測截圖
與《王者榮耀》同樣流行的《絕地求生:刺激戰(zhàn)場》作為第二個實驗對象,通過開啟高清畫質、最高幀數(shù)來體驗整個游戲過程。不過,鑒于游戲內不能顯示具體幀率,小編就不以主觀感受影響大家。
華為麥芒7刺激戰(zhàn)場實測截圖
OPPO R15刺激戰(zhàn)場實測截圖
在游戲2個小時后,華為麥芒7和OPPO R15的整機溫度都在可接受范圍內。不過,前者在 GPU Turbo技術加持下,機身溫度要比R15低些,耗電速度也比較慢,由此可見GPU Turbo技術在游戲體驗方面確實有效。值得一提的是,GPU Turbo是通用技術框架,不需要游戲廠商對此進行版本適配。目前,國內有6款手游已完成兼容性測試,分別為王者榮耀、QQ飛車、穿越火線、 荒野行動、刺激戰(zhàn)場、全軍出擊,未來還會有更多主流游戲加入進來。
另外,華為麥芒7和OPPO R15均支持免打擾功能,防止在游戲關鍵時刻被外界打擾影響戰(zhàn)績。除此之外,華為麥芒7還增加了智能識別游戲場景功能,讓玩家能夠在游戲過程從聽覺、視覺,還有觸感上進一步感受真實戰(zhàn)場環(huán)境,例如在開槍、中槍、爆炸等場景中實時匹配馬達震動,目前首批完成測試的手游為刺激戰(zhàn)場、全軍出擊、荒野行動。
結論:同為主打年輕消費群體的手機,OPPO R15在游戲方面有著不錯的體驗,但華為麥芒7在GPU Turbo技術加持下,從功耗到散熱均有上佳表現(xiàn),能夠帶來更好的游戲體驗。
黃金周煥新機,華為陪你過十一,一年一度的國慶節(jié)促銷活動在華為商城拉開帷幕,華為麥芒7作為今年秋季發(fā)售的新品,在10月1日至15日期間多重好禮送不停,購買華為麥芒7用戶即可獲得專屬禮包+保溫杯+指環(huán)扣等禮品,購機曬單后還有機會參與抽獎贏華為手表,贈品有限,贈完即止,感興趣的朋友請登錄華為商城加入這場促銷盛宴吧!
- 蔚來新ET5/ET5T/EC6冠軍紀念版上市:運動化調教+專屬套件,價格親民!
- 華為鴻蒙智駕半年行駛里程超16億公里:80萬輛車見證智能出行新篇章
- 領克10 EM-P智能電混亮眼登場:四驅+激光雷達,科技與性能的完美融合
- 蘋果自研云芯大突破:降降亞馬遜云高價,重塑行業(yè)格局
- iPhone新功能遭熱議:制冷模式能否拯救炎炎夏日?
- Lumo AI合規(guī)助手:讓奇富科技告別繁瑣合規(guī)管理,效率提升20倍
- 現(xiàn)代汽車揭幕韓國氫能新篇章:2028投產氫燃料工廠,綠色未來已觸手可及
- 揭秘ChatGPT名稱由來:OpenAI高層道出背后故事,人工智能如何從無到有?
- 格力高管回應董明珠掉出《財富》榜單:影響力不等于財富,傳奇仍在繼續(xù)
- ASML獨家披露:EUV光刻機僅售5臺,Intel悄然轉變,光刻機不再那么重要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