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已久的三影堂在這個夏末迎來了德國攝影家康迪達·赫弗的大型個展《論方法》,展出了赫弗從1974年到2015年長達41年的作品。這個時節(jié)的三影堂別有味道,陽光透過樹葉灑在灰色的磚墻上和綠色的草坪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個小院兒都是個光與影的世界。而走進赫弗的展廳后,又好像進入了另外一個光與影的世界,卻比外面的世界更加冷靜、細膩和完美。這次在三影堂展出的作品不僅有赫弗的大畫幅成名作《萊茵德意志歌劇院》,也有早期的土耳其勞工系列作品。更加有趣的是,這次展覽還涵蓋了赫弗近年來在中國的習作,胡同、工地、烤鴨還有梨園圖書館……赫弗眼中的中國到底和我們的日常有什么不同?
不過對于中國的觀眾,赫弗的名字也許還比較陌生,下面讓我們來聽聽她的故事。1944年,赫弗出生于德國勃蘭登堡一個新聞記者之家。年輕時的赫弗堪稱“學霸”,履歷上滿滿都是求學經歷:1964年到1968年,赫弗在科隆藝術學院學習攝影;1970年到1972年,在漢堡學習銀板照相法;1973年到1982年,赫弗進入杜賽爾多夫藝術學院,先后學習電影和攝影。赫弗是攝影大師貝歇夫婦早期杰出學生的代表,也是彩色攝影的先驅之一。他們和隨后的幾代弟子一同組成了鼎鼎有名的“杜賽爾多夫學派”。在這個學派里,赫弗也許不如托馬斯·魯夫那樣名聲遠揚,不過也聞名于其完美的技術和嚴謹?shù)姆椒?,為攝影逐漸成為主流藝術形式的一員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正是基于赫弗這樣獨特的攝影特點,本次展覽的側重點并不是要展現(xiàn)籠罩在單一作品上的光環(huán),更不是要體現(xiàn)這41年來藝術家的心路歷程,而是要不帶任何主觀情緒的科學的討論方法。赫弗曾經說過:“拍照有一類方法,處理相片有一類方法,展示作品亦有一類方法,這三種方法同等重要。”對于日益壯大的攝影愛好者群體,這位嚴謹?shù)牡聡當z影家為我們帶來了哪些值得借鑒的方法呢?
攝影并不是一件人云亦云的事
眾所周知,赫弗以拍攝建筑的內部結構著名,她甚至不允許她的取景中有任何人類的存在。然而赫弗早期的成名作卻是關于客居德國的土耳其勞工。這些土耳其勞工背井離鄉(xiāng)來到德國,他們的身影遍布街邊、公園和雜貨店,為一成不變的德國社會添加了一道新奇的風景。赫弗被他們所吸引,抓拍他們的生活,甚至還和他們成為朋友,參加他們的聚會,探訪他們的家庭。可是漸漸地,她對這樣的人物攝影喪失了興趣,為自己闖入別人的私人生活感到不安。
在創(chuàng)作中,赫弗發(fā)覺讓自己更感興趣的反而是沒有人物存在的場景:房間的裝潢、對稱的擺設,還有公園里的座椅……在她看來,這些無人場景反而更能體現(xiàn)出人存在過的痕跡。于是她開始癡迷于拍攝各式各樣的內部空間,從火車站這樣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到空無一人的博物館、圖書館,還有歌劇院……她的每張照片都能體現(xiàn)出建筑自身的“個性和生命力”。
從自身熟悉的內容出發(fā),在不斷地嘗試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是赫弗給予我們的啟發(fā)。別人拍花你也拍花,別人拍鳥你也拍鳥,別人拍西藏你也拍西藏……可遺憾的是,攝影并不是一件人云亦云的事。拍攝自己真正能夠理解和詮釋的主題,在它們身上注入自己的想法,并且堅持下去,如此這般拍出的照片才能令這個世界感動。
“攝影也是有組織的活動”
赫弗的每張照片都不是突發(fā)奇想的神來之作。在拍攝每一個建筑物之前,赫弗都會查閱資料、咨詢朋友,為的是更多地了解主題的內涵;在拍攝過程中,赫弗會嘗試不同的角度,并且使用不同的光源,自然光、閃光燈、打開窗簾、關上窗簾……就這樣反復嘗試;赫弗還需要事無巨細地準備各種攝影器材,獲得建筑物正式的拍攝許可。由此可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雖然是老生常談,卻也是真理。
更令人驚嘆的是,布展的時候,從照片印刷質量到照片尺寸的選擇,從作品在展廳內的擺放到展廳內光線的布局,從幻燈片的放映到書籍的展示,從專著的紙張到作品的相框,這所有的一切赫弗都親自把控。至此我們仿佛已經忘了這個藝術家的存在,展現(xiàn)我們面前的儼然是一個為夢想付諸努力的完美主義者。原來在攝影的世界里,其實并沒有信手拈來的杰作,因為“攝影也是有組織的活動”。
- “黑科技”亮相第三屆軟件創(chuàng)新發(fā)展大會 AI+VR駕駛模擬器引關注
- 哈啰Robotaxi破局之戰(zhàn):30億大手筆能否打破行業(yè)僵局?
- 小猿AI智慧教育引領行業(yè)新潮流,下載量飆升榜首,重塑學習新體驗
- 穩(wěn)定幣風波再起,京東嚴正聲明:堅決維護市場秩序
- 知乎直答升級:解鎖訂閱與內容分享,探索知識新玩法!
- 百望股份攜手沐曦集成電路,共創(chuàng)智能芯片新紀元
- 螞蟻科技開放香港四大核心技術:助力香港區(qū)塊鏈與人工智能發(fā)展,打造未來科技新生態(tài)
- 福特CEO反思中國電動汽車崛起:中國速度引發(fā)深思,電動汽車發(fā)展如何令人自慚形穢
- 小馬智行第七代Robotaxi落地新加坡:打破自動駕駛落地之困?
- 蘋果將推廉價版MacBook:破繭之作,A18 Pro芯片領銜,輕薄與性能并存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