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泄密門”、“彎曲門”之后,蘋果又陷入了“避稅門”,近日歐盟委員會高調宣布,指控蘋果與愛爾蘭政府達成黑箱交易,多年享受低于2%的稅率,并獲利于補貼,大肆避稅。據悉,歐盟即將公布相關調查結果,這可能意味著蘋果公司將接到高達數十億歐元的創(chuàng)紀錄罰單,目前蘋果方面對此并無回應。
“避稅之星”蘋果
早在去年,美國參議院就曾舉行聽證會,發(fā)現(xiàn)蘋果公司將巨額利潤從美國轉移至海外子公司。此前,蘋果公司堅稱,該公司與愛爾蘭達成的稅務協(xié)議并不違法。
20世紀80年代,蘋果率先推出“雙愛爾蘭加荷蘭三明治”的稅務戰(zhàn)略,龐大利潤經由低稅率的愛爾蘭和荷蘭子公司避稅。而愛爾蘭子公司的部分股權,早已轉到英屬維爾京群島的鮑德溫無限控股公司手中。但這家公司,沒有注冊辦公地點或電話,唯一的董事正是蘋果CFO奧本海默。
據悉,愛爾蘭科克市的蘋果工廠,本地雇員4000人。提供如此之多的就業(yè)機會,愛爾蘭政府提供特殊企業(yè)稅率2%。此外,蘋果還成立兩家神秘的愛爾蘭子公司,分別為“蘋果運營國際”(AOI)和“蘋果經銷國際”(ADI)。AOI在2009年到2012年的利潤價值達到300億美元,但不管是在愛爾蘭還是美國,AOI過去五年都沒有提交過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同樣是在2009年到2012年,ADI 的銷售收入達到740億美元。僅在2011年,ADI就創(chuàng)造了220億美元的利潤,但只納稅1000萬美元,相當于0.05%的稅率。
根據愛爾蘭稅法,只有在本地管理與控制的企業(yè)才被視為愛爾蘭企業(yè);而美國稅法規(guī)定,只有在美國組建的公司才會被視為美國企業(yè)。蘋果巧妙地鉆了兩國司法體系的“漏洞”。即使按照愛爾蘭12.5%的稅率,也遠遠低于美國35%的公司所得稅。按照歐盟規(guī)定,愛爾蘭蘋果的部分利潤還能夠以免稅形式流向荷蘭。
跨國公司避稅由來已久
蘋果一年凈利潤456億美元,創(chuàng)下全美最高紀錄,在全球也名列前茅。有評論稱,蘋果使出渾身解數避稅,海外賬戶存款超千億美元,更是堪稱“避稅之星”。
事實上,跨國公司避稅的歷史由來已久。據悉,此次歐盟調查還將針對菲亞特、星巴克等跨國企業(yè)。業(yè)內人士表示,跨國公司避稅的手段大體有三種:一是盡可能繳低于某國法律合理解釋下所要求的稅額;二是所得實際上是在高稅率的甲國賺取的,他們希望在低稅率的乙國報稅;三是設法延后繳稅。
根據標準普爾500指數,71%的跨國科技公司繳稅稅率比其他公司低三分之一,而跨國公司避稅讓美國每年損失1500億美元。日前,美國出臺反稅收倒置一攬子措施,嚴打本國公司海外避稅的行為。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發(fā)表聲明,未來數周至數月內,將著手制定更加公平的稅法。據悉,在未來數周內,對于蘋果的指控,歐盟方面會將結果公布在歐盟的官方期刊上,包括蘋果在內的相關利益方有一個月的回應期。而最終的結論可能還要等上半年的時間。
- 羅馬仕深夜回應傳聞:辟謠不倒,堅守至穩(wěn),全力解決一切問題
- 前OpenAI研究員辟謠:傳聞1億美元簽約獎金是假,揭示媒體炒作真面目
- 羅馬仕或將暫停生產:真實內情揭秘,背后原因耐人尋味
- 美國數據中心獲排放許可,限制渦輪機運行引爭議:空氣質量能否改善?
- 星艦火箭測試爆炸后,SpaceX悄然重建:揭秘背后的秘密行動
- 英偉達股價創(chuàng)歷史新高,科技巨頭市值逼近4萬億,科技浪潮再起
- 小米紙巾盒售價高達169元遭質疑,雷軍回應:品質值得信賴
- “黑科技”亮相第三屆軟件創(chuàng)新發(fā)展大會 AI+VR駕駛模擬器引關注
- 哈啰Robotaxi破局之戰(zhàn):30億大手筆能否打破行業(yè)僵局?
- 小猿AI智慧教育引領行業(yè)新潮流,下載量飆升榜首,重塑學習新體驗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