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外媒報道,一份來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前谷歌無人車CTO Chris Urmson離職后創(chuàng)辦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Aurora Innovation近日拿到了一筆大約3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雖然文件上并未出現(xiàn)投資者名單,但領投的極有可能是Allen&Company,因為該投行總經理Ian Smith出現(xiàn)在Aurora Innovation董事會名單之中。
Allen&Company是1922年成立的投資銀行, 如今將注意力主要放在科技圈,是谷歌上市時的10家承銷商之一;Twitter上市時的7家承銷商之一; Facebook 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的財務顧問……
據(jù)雷鋒網了解,目前Aurora Innovation正在開發(fā)包括軟件、硬件和數(shù)據(jù)的一整套自動駕駛解決方案(Full Package)。未來將出售給那些想打造自動駕駛汽車的車企。更多具體細節(jié)目前仍未可知,依然處于比較神秘的狀態(tài)(Stealth Startup)。
Chris Urmson曾是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研究科學家,在自動駕駛領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于2009年加入谷歌,協(xié)助開發(fā)當時非常機密的谷歌無人駕駛汽車項目。2013年,隨著該團隊原CTO Sebastian Thrun從谷歌離職,Chris Urmson接替了他的職位。
2015年,谷歌任命John Krafcik為無人車項目總負責人,Chris Urmson并不滿意,后來還與谷歌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Larry Page私下發(fā)生了爭執(zhí)。
Chris Urmson最終在2016年8月份被曝離開谷歌。那時他還沒有決定下一步要干什么。在一篇博文中,他寫道:“如果能找到另一個令我癡迷的(自動駕駛)項目,我會考慮再次嘗試。”
另據(jù)雷鋒網了解,此后,Chris Urmson與很多家相關領域的公司有過接觸,其中包括自動駕駛初創(chuàng)公司Zoox。后續(xù)因為某種原因,他決定自己成立公司,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Aurora Innovation應運而生。
此前負責特斯拉Autopilot軟件系統(tǒng)的工程師Sterling Anderson也在今年1月份從特斯拉離職加入Aurora Innovation。后來他還被特斯拉指控盜竊公司數(shù)百GB的機密文件,并試圖挖走多名自動駕駛工程師,甚至是在職期間便和Urmson一起為Aurora工作。而Aurora Innovation創(chuàng)始人Chris Urmson 也被指控在明知Anderson的行為違反其勞動協(xié)議中競業(yè)禁止條例的情況下,仍蓄意促使他做出以上行為。
Aurora Innovation還雇傭了一些來自匹茲堡的Uber自動駕駛汽車工程師,他們中的很多都是Uber幾年前從卡耐基·梅隆大學挖過去的。此外,團隊中也不乏此前在Nvidia和谷歌工作過的工程師。
實際上,300萬美元的風投對于一家自動駕駛公司來說杯水車薪,所以Aurora Innovation還在尋找更多的投資者?;蛟S不久之后便會公布。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到,在自動駕駛領域,從谷歌這樣的公司離職出來創(chuàng)業(yè)的案例有很多,其中比較知名的是Anthony Levandowski離職后創(chuàng)立Otto,后來被Uber收購服務于其自動駕駛部門,近來也陷入了與老東家的官司之中;而國內的百度也是如此,比如余凱、王勁等人。兩家公司稱得上是自動駕駛界的黃埔軍校……
- 全球智能攝像頭市場增速放緩,小米逆勢增長,中國廠商主導新格局
- 飛利浦 Hue 美漲價:關稅壓力下的市場挑戰(zhàn)
- 小米AI眼鏡:科技與生活的無縫連接,1999元起探索未來新視界
- 小米 AI 眼鏡打破常規(guī),驍龍 AR1+BES2700H雙芯方案引領科技新潮流
- 2025惠普商用AI戰(zhàn)略暨AI PC新品發(fā)布,智領辦公新未來
- 智能眼鏡散熱新革命:xMEMS“芯片風扇”來勢洶洶,明年初量產引領行業(yè)新風向
- 揭秘AI硬件新動態(tài):OpenAI與Jony Ive秘密研發(fā)非穿戴設備
- 小米智能門鎖2大屏貓眼版上架:實用又時尚,指紋識別+智能貓眼,價格親民!
- 小米新品米家恒溫電水壺3:實用與設計并存,兼顧溫度與容量,親民價格值得關注
- vivo WATCH 5 eSIM 版即將發(fā)布,專業(yè)網球模式解鎖,運動健康新篇章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