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目前ETF正要成為公募行業(yè)追逐的風口,而作為行業(yè)領先者——華夏基金早在2004年就首開先河推出了境內第一只ETF——華夏上證50ETF成為中國基金發(fā)展史上的重大創(chuàng)新。日前華夏基金還舉辦了“掘金指數投資”峰會來迎接ETF的發(fā)展新時代,湯曉東也參加了此次峰會并對華夏基金在ETF方面的發(fā)展過程和未來布局思路做出說明。
湯曉東表示,ETF作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交易方式靈活、成本低廉,信息透明度高,又有著多樣化的應用場景。這些特點使得ETF上世紀90年代初在海外推出之后就受到投資者的認可,迅猛發(fā)展。據了解ETF管理的方式屬于“被動式管理”,無需考慮個股的漲跌風險和猜測基金經理的投資偏好,操作簡單明了。指數的成份股就是ETF這只基金的選股。一只成功的ETF能夠盡可能與目標指數走勢一模一樣,即能“復制”指數,使投資人安心地賺取指數的報酬率。一般ETF在市場交易時段內每15秒更新一次報價,并且可以在二級市場快速交易。ETF價格和凈值擬合很好,所以比開放式指數基金有更好的跟蹤指數效果,幾乎和走勢一致。
據調查顯示目前華夏基金旗下成立超過5年的ETF產品中,華夏滬深300ETF、華夏中小板ETF、華夏上證50ETF以及3只行業(yè)ETF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均超過11%。截至2017年年底華夏基金旗下股票類ETF規(guī)模約650億元,占境內全部股票ETF規(guī)模的30%,行業(yè)龍頭特征顯著。湯曉東也指出未來華夏基金將繼續(xù)深耕ETF市場,并在這次“掘金指數投資”峰會上談到未來華夏基金在ETF、指數產品發(fā)展方面的思路,湯曉東表示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在對傳統(tǒng)指數產品完成布局之后,華夏基金將不斷引入國際先進的指數、量化投資理論和方法,把一些能夠捕捉市場特征、長期帶來超額收益的因子做成一系列策略指數產品,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解決方案;二是發(fā)展商品類ETF;三是發(fā)展一些主題性、跨境概念的ETF,服務于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
湯曉東還指出隨著A股市場逐步邁入機構化時代,資產配置的需求越來越大,指數化投資越來越被投資者認可,ETF市場發(fā)展空間巨大。一直堅守在華夏基金背后的量化投資團隊也已在ETF領域堅持耕耘14年,因為專注才積累和成就了華夏基金在ETF領域的專業(yè)和領先,未來華夏基金將繼續(xù)堅持用自己的專業(yè)為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