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11依舊聲勢浩大,各類營銷案例早就都在說雙11怎么玩,問題是對于進不了主會場的中小賣家來說,面對洶涌而來的流量紅利及強大的競爭對手,中小賣家應該如何合理的應對?
出局say no——“雙11”不是大品牌的獨角戲
“雙11只是大品牌的游戲”,“雙11是中小商家的墳場”。這樣的形容大家也不是只聽過一次。
2017年就有公開資料顯示:90%的天貓商家都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tài),天貓雙11在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銷售額神話的同時,背后卻是無數(shù)中小商家在承受著來自天貓平臺的吸血。
不管是大品牌還是中小商家,所以企業(yè)都面臨著一個難題:僧多粥少。好的流量資源只能由價高者得,部分中小商家則捉襟見肘,難免淪落為雙11盛會中僅是看熱鬧的一方。
所以,表現(xiàn)不好的就要出局?沒有實力的只能觀望?重壓之下欲哭無淚?
當然不!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年的雙11也有不一樣的零售營銷玩法。天貓雙11只是平臺眾多活動當中的一個,相對于大品牌、大企業(yè)直接在電商平臺上的攻城掠地,中小商家則可考慮迂回作戰(zhàn)策略。
skr“小程序”——中小商家雙11的爆破點
在社交電商儼然成為風口,成為資本追捧的“香餑餑”的背景之下。中小商家完全可以將目光鎖定在微信小程序上。
在流量紅利逐漸耗盡的后電商時代,基于微信生態(tài)的社交電商所帶來的裂變和爆發(fā)式增長,正在掀起另一場逆襲。
根據(jù)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微信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10億,這是遠超天貓、京東等熱門電商平臺的可怕用戶群體。如果微信體系內的消費行為越來越頻繁,未來打開純電商平臺App的頻率就可能越來越低了。所以小程序營銷絕對會成為很多中小商家雙11的爆破點。
那么,如何在小程序上做雙11營銷呢?基于小程序這個載體,以秒殺作為切入點很是妥當。
小程序秒殺——電商“老玩法”的新型營銷
秒殺是近年來商家最常采用的促銷手段之一,作為促銷方式中最容易集中爆發(fā)的一種形式,合理選擇寶貝和借助秒殺做好關聯(lián)營銷,是快速提升銷售額的有利武器。而且通過給消費者提供較低的折扣來吸引人氣,提升流量和銷量。
不僅雙11,在小程序上中小商家還可以避開傳統(tǒng)電商大促節(jié)點,通過“造節(jié)”刺激小程序消費。比如其將每月的某日設置為品牌的特殊節(jié)日,在節(jié)日期間推出單品榜單、買家秀榜單等內容,通過微信公眾號與小程序傳播。除此之外,商家還可為小程序設置卡券功能,通過卡券為消費者提供實實在在的優(yōu)惠,促使用戶打開小程序。
可以說,小程序+秒殺的優(yōu)勢可以為中小品牌吸引更多的用戶,同時可以為小程序帶來流量的聚集,促進小程序商家的銷售業(yè)績。也滿足了小程序商家更多的運營需求。
商派技術負責人張學會表示:“以小程序為載體,中小商家可以有更多的場景應用和想象空間。在雙11 這樣的節(jié)日里以‘秒殺’為切入點,不僅能在銷售上取得了成功,更能在用戶激活和粘性方向的探索有了新的突破。
商派認為,在社交電商的背景下,會出現(xiàn)很多高并發(fā)和去中心化的場景,這跟以往貨架式的銷售不一樣特別在活動的時候,流量會爆發(fā)式增長。
在以往的模式中,要實現(xiàn)對大流量和高并發(fā)支持,需要更多的IT資源,比如更大的內存和更多的CPU進行計算和分配,即便如此,依然無法完全避免進程間的錯位導致超賣等情況。而這些資源在非活動時間,往往是閑置的,造成企業(yè)資本的閑置和浪費。
因此,商派做的就是讓企業(yè)在需要的時候使用其服務,用完即走,不需要長期供養(yǎng)這些資源,“萬花”基于商派多年積累下來的微服務底層,訂單處理的功耗極大下降,一臺普通的四核電腦可以抵得上常規(guī)模式下四臺專業(yè)服務器的能力。
不僅如此,商派萬花小程序也設置了一些小心機,例如當用戶再進入活動頁,會收到系統(tǒng)提示,引導用戶到線下門店繼續(xù)購買,完成對線下的引流。
中小品牌自己開發(fā)電商小程序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和成本,營銷工具需要不斷更新迭代,還要保證穩(wěn)定性和合理性,選擇跟靠譜的服務商合作才是硬道理。
中小商家可以利用商派的技術支持,上線小程序,開啟社交電商探索。以公眾號、社群、小程序三板斧,可以迅速連接線下門店和線上店鋪,玩轉秒殺、優(yōu)惠券等營銷模式,品嘗小程序的甜頭。
張學會表示。除了基礎的技術服務,商派在商品管理、電商營銷等方面已經逐漸成熟的體系,也將給品牌商帶來了更大的信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