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紀英
這里是商家聚集的天堂之門,1.6億潛在用戶,累計8000億市場規(guī)模,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0%;
這里是溝壑萬千的煉獄之海,幾家在線K12教育龍頭僅暑期就燒錢45億,行業(yè)的廝殺競爭從未這般兇殘;
K12教育賽道,正處于天堂煉獄交匯之處——騰訊、阿里、百度、頭條等互聯網巨頭搶跑入場,頭部公司相繼上市,補充彈藥。
去年上市的跟誰學,已經被連續(xù)做空質疑,頭頂K12在線教育的光環(huán),依然未見頹勢;今年10月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新東方,對于K12賽道也是勢在必得;11月中旬流血赴美IPO的一起教育,也把重心轉移到了K12;而來勢洶洶的作業(yè)幫與猿輔導,最新一輪融資已經分別高達12億美元,7.5億美元。
前景誘人,吸引入場者洶洶如潮;賽道擁擠,生死競速,如何把脈趨勢,在同質化中破局突圍,是擺在所有K12弄潮者面前的挑戰(zhàn)。
一
颶風與突變:萬億K12教育換道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切期盼之下,K12教育,毫無疑問,是一個基數龐大,增速迅猛的黃金賽道。
教育部數據顯示,目前中國K12公立學校中約有小學生1億人,初中生4300萬人,高中生2300萬人,超過1.6億入學人口,構成了K12教育行業(yè)的用戶大盤。從小學到高中畢業(yè),K12教育的用戶生命周期長達12年。
而中國家庭對于子女教育的投入始終高熱不下,持續(xù)上升。
匯豐銀行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內地父母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名列全球第一,子女教育的支出最為剛性,且不受經濟周期影響。
政府層面,2012年至今,教育已經連續(xù)八年,成為中國公共財政的第一大支出,每年支出額度已經逼近5萬億元。
水漲船高之下,K12教育培訓行業(yè)的增長曲線越發(fā)陡峭。
全球著名管理咨詢公司Oliver Wyman的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K12教育培訓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已經突破8000億元,2017-2019年年均復合增速達30%。
剛剛發(fā)布的精銳教育財報,就是例證。
截至今年8月31日,2020財年Q4財報顯示,精銳教育實現凈收入10.1億元,環(huán)比增長35.7%,超出第三財季時做出的凈收入9-10億元人民幣的業(yè)績指引上限;本季度現金銷售額總計10.5億人民幣,環(huán)比增長了45.3%。
同期,K12龍頭好未來的凈收入也同比增長了兩成左右,學生總人數則同比增長六成。
高增長的表象之下,一些變化正在暗流涌動——以個性化教育為代表的消費升級正在起風。
亞里斯多德曾說過,“最不堪忍受的不平等,是硬要把不同的學生同等對待。”
2018年4月20日,教育部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到,要鼓勵設立實施有助于學生素質提升、個性發(fā)展的民辦培訓教育機構。
教育部隨后表示,爭取2020年底之間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全國大班額比例嚴控在5%紅線之內。
個性化教育也成為了高考改革的指揮棒——高考大省江蘇省,基于培養(yǎng)個性化人才的新高考方案,已經通過教育部審評,即將于2021年正式實施。
家長們也越發(fā)偏愛個性化教育——北京晚報的一份調研顯示,超過70%的家長打算考慮個性化教育。
K12教育培訓行業(yè),創(chuàng)辦于2008年的精銳教育,已深耕一對一教育13年,也是國內排名領先的高端個性化教育品牌,2018年,精銳教育登陸美國紐交所,成為國內高端個性化教育第一股。
精銳教育初創(chuàng)之時,K12教育資源供應緊張,彼時,計劃經濟的產物——大班課占據絕對主流,成為了不得已為之的妥協之道,隨著家庭收入提升,教育資源供應越發(fā)充足,優(yōu)質師資力量愈發(fā)充沛,供需兩端同步升級之下,個性化教育將會成為中產以上家庭的優(yōu)選項。
精銳教育2020財年Q4季度財報,也彰顯了這一趨勢,本季度,精銳個性化業(yè)務的凈收入為人民幣7.9億元,環(huán)比增長44.7%,超過總營收增速,已經占比該季度凈收入總額的78.3%。
K12教育培訓行業(yè)的第三大特點,則是巨頭們集體走上相關多元化之路。
多元化的第一體現,是布局K12全生命周期業(yè)務,從中小學教育切入到少兒教育領域——即是拓展新增量,也能助力后期的K12階段業(yè)務引流獲客。
好未來早于2015年全資收購幼少兒英語教育品牌勵步英語,切入少兒英語教育賽道。
精銳教育旗下也有高端幼兒數理思維教學業(yè)務。Q4財報顯示,疫情消退后,這一業(yè)務今年6月正式開學,月均人科總數達45619,同比上升6.4%,本財季這一業(yè)務的凈收入為人民幣1.4億,環(huán)比增長8.5%,占本季度總凈收入總額的13.9%。
多元化的第二體現,則是線上線下業(yè)務全渠道布局——尤其在疫情之后,線下巨頭集體加速線上化布局,財報顯示,精銳在線第四財季服務于15024名純線上學員,環(huán)比上升15.1%;現金銷售額總計人民幣7200萬元,環(huán)比上升22.4%,占第四財季現金銷售總額8.2%。
在風起之前提前卡位,把脈個性化教育的趨勢,才能抓住K12教育培訓行業(yè)高速增長、消費升級的紅利。
二
引航個性化教育:精銳的供給側改革
在個性化教育這一賽道上,精銳教育一度是孤獨的探路者——2008年,精銳教育初創(chuàng)之時,個性化教育尚未大行其道,但創(chuàng)始人張熙卻堅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個性化教育大有前途。
這樣的初心和執(zhí)念,與其個人成長學習經歷息息相關。
張熙,這位前福建省高考狀元,先后進入北京大學、哈佛商學院深造,曾經也是一位“問題少年”。
讀書時,張熙曾經癡迷于踢球游泳,先后翻看了過七千多套武俠小說,一度偏科嚴重。
后來,他發(fā)現書里的大俠,譬如郭靖等人,原本也是普通人,卻草根逆襲成就英雄,這讓張熙備受鼓舞。
為了兼顧閱讀小說與學習成績,在一位老師的指點之下,他摸索出了獨特的學習方法,不斷提升學習效果,這種鍛煉讓其終生受益。
張熙能夠成就學霸,不在于他千篇一律死記硬背,而在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獨特方法論,這也是他堅持一對一高端定制化教學的緣起,“可以說學霸的養(yǎng)成,是后天多種因素的共振”。
一對一的高端輔導,也是扶助學生順利度過高考、中考獨木橋的強力支撐。
調查顯示,中國當前高中升學率低于60%,重點大學(985/211)錄取率僅7%,由于學生學習時間不可逆,一考定終生,家長不敢也不能冒險試錯。
如果要追求最有教學效果,相比于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的大班課,一對一個性化模式優(yōu)勢明顯:首先,個體學生通過一對一模式,可以更為高效獲取針對性教學內容;而對于學習習慣差的學生,在一對一教學期間,老師的督促能確保學生處于有效的學習狀態(tài);同時,老師通過即時反饋答疑、高度關注和激勵,能夠有效增加學生學習的意愿度。
正是基于這一洞察,從2008年至今,精銳教育All in一對一升學輔導13年,首創(chuàng)學習力理論,引入北大、哈佛專家打造教學體系,2017-2020年,精銳教育連續(xù)四年一對一升學輔導全國領先。
對于人才精銳也是優(yōu)中選優(yōu),目前,精銳擁有6000多名全職一對一老師,1000多名專注一對一針對性升學規(guī)劃的課程顧問,并率先在業(yè)內引入一對一老師星級評定和認證體系,一對一老師的面試錄取率僅有3%。
2020財年以來,精銳教育依然初心不改,高端化布局步履不停,啟動了大規(guī)模的校區(qū)升級改造,推出VIP旗艦學習中心。
2021財年,精銳計劃在2020財年增加48個學習中心的基礎上,預計增加約30個學習中心,新建、改造的期間學習中心預計也增加至30個,第一批旗艦學習中心在12月建成開放。
在線下校區(qū)的高端化改造之外,精銳又集中教學、教研資源、教師資源,大規(guī)模升級個性化輔導產品和服務等等。
經過13年的精耕細作,精銳教育在一對一高端教育領域,已然成為發(fā)揮穩(wěn)定的績優(yōu)“學霸”,2020年中考,多名區(qū)級狀元出在精銳校區(qū),上海地區(qū)高考狀元也在精銳校區(qū)就讀六年。據統(tǒng)計,精銳校區(qū)多年以來的中考升學率高達94%,高考升學率高達95%。
在中高端教育培訓市場,“高端輔導找精銳”的品牌認知已經深入人心,也受到市場和家長的傾力追捧。
統(tǒng)計顯示,精銳就讀學員高端家庭占比70%,精銳VIP產品客戶高端家庭占比高達95%。
市場認可,正在變現為財報上的驚艷表現,自2021財年第一季度以來,比常規(guī)課程價格高出80%的VIP產品收入占比已快速提升至13%,成為精銳又一大強勁增長點。經測算,2021財年全年,精銳VIP產品的銷售占比將高達20%。
誰能最先入場,誰往往能占據主場,誰能看到終局,往往誰就能左右大局,精準把脈高端輔導的精銳教育,也必將在K12教育培訓消費升級的風口上,攫取最大紅利。
對此,精銳已經底氣十足的提出未來發(fā)展目標——2026年銷售收入突破300億元,相當于2020財年增長8倍。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