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漫長”的2020年即將進入尾聲,回想這段必定會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一筆濃墨重彩的時光,雖然有著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但同樣伴隨著機遇的“新生”:我們正在步入智能交互時代,同時邁向數字經濟加速發(fā)展的新起點。
可以看到,相比于2020年的全球趨勢,中國的數字經濟展現出了極強的韌性與彈性,數字科技將疫情帶來的沖擊轉化成經濟轉型的動力,激發(fā)了經濟發(fā)展的新動能。而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技術驅動力——人工智能技術,尤其是多模態(tài)智能對話與交互技術的應用與革新,為服務數智化升級帶來了巨大機會。
以京東6.18、京東11.11等零售大促舉例,作為京東集團的技術基石,京東智聯云基于自研的智能人機交互平臺,在內容創(chuàng)作、營銷促進、售前咨詢及售中后服務方面為全球客戶提供了全新的購物體驗。
作為全球頂級的智能人機交互平臺的一個典型應用—京東智能客服,僅京東11.11大促期間,累計服務人次就達6550萬+,相當于1600人規(guī)??头F隊一年的工作量,實現了成本控制下的咨詢不落單,使得原來的“人海戰(zhàn)略”升級為“智能接待”。智能質檢與風控平臺,實時、全面檢測客服人員服務合規(guī)性,累計完成1億+次,為京東消費者保駕護航;熱點事件的人工復核采納率超過80%。商品營銷文案生成平臺,覆蓋京東家電、服飾、食物、3C數碼等3000+個品類,生成多種風格的營銷文本;同時應用到“發(fā)現好貨”頻道、社交電商、售前導購機器人京小智等多個場景中。與人類達人相比,AI素材曝光點擊率是其1.4倍,在輸出效率上同樣遠高人類達人。
以上種種,只是智能人機交互平臺在服務數智化升級中的“冰山一角”。京東智聯云仍在積極布局,基于自研的通用智能人機對話與交互平臺,打造“三級火箭”的產品戰(zhàn)略,通過智能客服、智能交互營銷及智能消費媒體等3大產品領域,聚焦不同屬性的智能化服務場景。
在2020年6月的智源大會上,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智聯云總裁、京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IEEE Fellow周伯文先生,就在與斯坦福大學教授、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Christopher Manning的尖峰對話中提到,需要為人工智能的標桿評測基準——圖靈測試尋找一個“替代方案”,即“新圖靈測試”,引入“AI虛擬主播帶貨”測試基準,以解決原測試方案“難以量化”的癥結:基于“直播帶貨”實時、交互性和強帶貨屬性,打破以往刻意的“隱瞞身份”預設,直接公開使用兩個對話型AI做直播帶貨。通過統(tǒng)計每小時能賣出多少商品的可量化指標,來對比哪個AI的對話更吸引人,從而評估對話型AI的智能化水平。所有評價指標都可以量化,形式也非常接近于真實世界。
基于以上創(chuàng)新性構想,京東智聯云以“AI虛擬主播帶貨”為切入點,積極研究和探索智能人機交互技術在消費場景智能媒體領域的應用:基于京東智聯云自研的商品知識圖譜技術、商品賣點自動挖掘技術和多模態(tài)數字內容生成技術等,為京東的億級商品自動生成個性化場景化文案、搭配直播式語言風格的TTS和背景音樂,再配上虛擬主播和自動導購等技術,致力于打造一棧式、7×24小時全年無休的AI帶貨直播系統(tǒng)。希望通過該系統(tǒng),使得AI虛擬主播帶貨實現從創(chuàng)新到商業(yè)化的跨越,把直播帶貨變成真正可規(guī)模化的零售型業(yè)態(tài)。從京東智聯云主導的AI虛擬主播帶貨公測來看,憑借著有感情、高自然度和擬人度,以及自然流暢的人機對話能力,已有部分場次的運營流量超過80%的同級別直播達人。
在剛剛過去的京東11.11大促,作為京東集團技術基石,京東智聯云提供了全面、穩(wěn)定、安全、可信賴的技術保障,秉持著“成為最值得信賴的智能技術提供者”的愿景,對外輸出更多、更好、更融合、更場景化的技術與服務,并希望以技術為本做好服務業(yè)數智化的使能者,把服務數智化推向新高度。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產業(yè)新媒體;
?今日頭條青云計劃獲獎者TOP10;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占”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么》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能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y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云計算、開發(fā)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