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傳統(tǒng)的路徑前行是最穩(wěn)當的,但看不到新的風景,也不可能有重大創(chuàng)新。華為喜歡另辟蹊徑,一旦崎嶇的路走通了,就能發(fā)現別樣的風景。11月25日,華為在上海舉行了一場全場景新品發(fā)布會,作為這次發(fā)布會的主角華為MatePad Pro,從多個維度重構了平板,將引領平板生態(tài)革新。
全場景智慧生活戰(zhàn)略,是華為消費者業(yè)務未來5至10年的長期戰(zhàn)略,華為將圍繞消費者的衣食住行,提供全場景智慧服務。這次除了高端旗艦平板,華為還帶來了75英寸的智慧屏、高端智能音箱Sound X、筆記本MateBook D14/D15、華為路由A2及5G隨行WiFi系列等全場景產品,并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華為力求打造偉大的產品,創(chuàng)造不一樣的價值,服務全場景智慧生活。
拆除平板脖子上的枷鎖
打井的人,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挖了很深不見有水,這時怎么辦?有的人可能繼續(xù)往深處打下去,最終往往無功而返,白費力氣。聰明的人可能會發(fā)現,是選址不對造成的,應該重新估量。這是兩種不同的思維,前者總是想沿著固定的路徑,一路走到底,這種思維局限,限制了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
做平板跟打井,有些相似性。以傳統(tǒng)思維做平板,陷入了狹窄的胡同里,這個行業(yè)也需要用創(chuàng)造力去破局。IDC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平板出貨量達2.301億部,到了2018年,數字降為1.45億部。與市場頹勢相比,平板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在衰退,大部分平板產品淪為簡單升級,即便是蘋果,也沒有跳出窠臼。
從一窩蜂而上,到一哄而散,平板領域僅剩少數幾家在堅守,行業(yè)彌漫著蕭瑟之氣。平板的未來在哪?無論是平板企業(yè),還是媒體,都發(fā)出過這樣的追問。與行業(yè)的悲觀相比,華為通過創(chuàng)新和重構,帶領華為平板突出重圍,點燃燎原之火。
去年,華為成了唯一增長的平板品牌。今年第三季度,華為平板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已經超越蘋果iPad,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跨越。在平板行業(yè),蘋果iPad曾是行業(yè)的一面旗幟,被認為沒有對手可與它掰腕。
華為帶給平板行業(yè)一個啟示——并不是消費者不需要平板,而是企業(yè)能不能創(chuàng)造消費者想要的平板。在平板被智能手機與筆記本夾擊之時,華為跳出包圍圈,看到了輕商務趨勢。智能手機受限屏幕,沒有挪騰空間,筆記本又攜帶不便,如果把平板打造成輕辦公工具,套在平板脖子上的枷鎖就打開了。
在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余承東看來,人們需要更大的屏幕來學習、辦公、娛樂、創(chuàng)造、制作,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舒適、便捷,在整個行業(yè)陷入同質化紅海之時,華為將視線越過了這條戰(zhàn)壕,從而脫胎換骨。華為MatePad Pro的操作系統(tǒng),與其他安卓平板存在較大差異——華為做了很多增強,如多屏協(xié)同、平行視界等,都是華為獨創(chuàng)。華為將分布式技術帶入平板,手機便可調用平板的攝像頭、麥克風。這種創(chuàng)新的體驗,是消費者期盼已久的。
今天,我們手中的智能設備不斷豐富,不同的場景,使用不同的設備。不少人喜歡給平板配備一個鍵盤,一支手寫筆,輕便又實用。華為在消費者需求洞察方面,走在行業(yè)的前面,在平板行業(yè)不斷退縮時,華為將Mate系列的創(chuàng)新用在平板上,以技術創(chuàng)新與體驗革新去突圍,與同行形成了區(qū)隔。
把平板當作床頭設備,它就是一個低頻率產品。華為從設計、性能、交互以及智慧辦公等維度重構了平板,在影音娛樂的基礎上,做了重要的功能拓展。華為MatePad Pro除了是追劇觀影的利器,還可用來制作和創(chuàng)作等,是你生活、娛樂與工作的伴侶。
試想,在街頭,在野外,你被某個場景觸動,奇思妙想奔入腦海,有了華為平板這個伴侶,你就不會空留遺憾。華為MatePad Pro配備了采用特殊材料的手寫筆,在玻璃上寫、畫,如在紙張上一般行云流水。華為用智慧重構了創(chuàng)造力,賦予平板以新生。
打造偉大的產品
消費電子領域,打動消費者的,必定是產品,而不是營銷或其他。在這次華為平板及全場景新品發(fā)布會上,余承東說,華為要打造偉大的產品。除了主角MatePad Pro,華為還推出了智能音箱、75英寸智慧屏、筆記本及路由等產品。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消費者的鑒賞與審美水平不斷提升,他們需要震撼人心的產品。比如,在消費升級背景下,人們追求卓越的音效,為了滿足自己日漸挑剔的耳朵,不少人家里的音箱設備動輒上萬元。
此次,華為牽手帝瓦雷,推出高端智能音箱Sound X。與傳統(tǒng)高大、笨拙的音箱設備不同,Sound X可捧在手里,無論放在床頭柜,還是客廳,都能很好融入家居環(huán)境,它就像一件精雕細刻的藝術品。
說到帝瓦雷,音箱愛好者一定會興奮不已,它有“低音之王”的美譽。帝瓦雷是全球高端音箱品牌,其地位如同相機領域的徠卡。帝瓦雷在全球擁有眾多大腕級粉絲,如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著名歌星碧昂絲,“安卓之父”安迪?魯濱等。
華為希望用先進的技術,將消費體驗提升到新的境界。華為筆記本擁有極佳的口碑,在國內高端市場,穩(wěn)居頭把交椅。此次發(fā)布的MateBook D14/D15,秉承了時尚輕薄、超長續(xù)航的基因,具有多屏協(xié)同、一鍵指紋解鎖登錄等功能,是高效的生產力工具,對學生人群及職場新人,有很強的吸引力,是他們工作與娛樂的得力助手。
這次,華為還發(fā)布了一款超級大屏。作為新物種,華為智慧屏上市以來,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它集“影音娛樂中心、IoT控制中心、跨屏體驗中心、智慧交互中心”于一體,可讓智慧變大。這次推出的75英寸版智慧屏,在65版英寸的基礎上,增加了120Hz刷新率,畫面更流暢,圖像不閃爍、不抖動,用戶在觀看NBA、足球賽等運動節(jié)目時,可獲得更好的體驗。75英寸版智慧屏,支持HDR Boos算法,畫面更明亮,細節(jié)更清晰。雙手機投屏、AI健身2.0也是亮點,后者增加了頸肩放松課程,無論是上班族、學生還是老人,都很實用,在家里就能緩解肩頸疲勞。
另外,華為路由A2及5G隨行WiFi系列,也正式發(fā)布或公布售價。即便是路由器,華為也玩出了新高度——華為路由器A2具有攔截功能,實現了安全能力加固,可有效過濾不良網站。華為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這場全場景新品發(fā)布會公布的每一款產品,都是精品,能帶給消費者高品質的享受。
讓智慧體驗無處不在
今天,隨著跨設備融合成為趨勢,消費者希望獲得無縫的體驗,但能實現全場景智慧體驗的僅有華為,背后是30多年的技術積淀。華為聚焦主航道創(chuàng)新,在底層技術上構筑起了一條護城河,尤其是在聯接能力方面,沒有誰比華為更有優(yōu)勢。華為的愿景是“致力于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懷揣這樣的愿景,本身就是以客戶為中心,更好地服務智能世界。
當前,輕辦公群體逐步壯大,他們對設備間內容的共享,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智能設備之間的相互割裂,難以滿足用戶的辦公需求。華為旗艦平板MatePad Pro配備了手寫筆與一體式超輕薄鍵盤,讓智慧辦公更高效,獲得PC一般的操作體驗。
華為MatePad Pro開啟了平板全場景智慧體驗時代,打通了設備間的阻隔。在余承東看來,產品跨界融合已成趨勢,華為把分布式操作系統(tǒng)用到平板上,實現了多設備之間的無縫協(xié)同。這款平板帶來了眾多的智慧體驗,最多可展現4個窗口,實現多任務、多窗口高效操作,而橫屏生態(tài)的構建,也為平板轉向智慧輕辦公掃除了障礙。
余承東說,華為圍繞“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zhàn)略,只做“1+8”這9類產品(不會超出邊界,N由生態(tài)伙伴去做),它們有些是創(chuàng)新的,有些是顛覆性的,有些是迭代性升級,有些是融合交叉……華為不斷用新的技術,帶給消費者全場景智慧體驗,如將手機、PC、平板、智慧屏、智能音箱、可穿戴設備等全部拉通,而通過HiLink協(xié)議,華為還會將智慧體驗貫穿到所有生態(tài)設備中去。
這次發(fā)布的多款全場景產品,都有出色的智慧能力。華為Sound X智能音箱,不僅音質卓爾不凡,它還可與人交互,想要聽音樂,跟它說就行。另外,一碰傳音技術,用手機碰一下音箱,就能播放音樂。在華為“1+8+N”三層結構圈中,智能音箱是重要入口,是家庭控制中心的關鍵一環(huán)。
華為智慧屏則是客廳的主角,這個新物種,運用了很多創(chuàng)新技術,除了音效、畫質方面的突破,在交互方面,有著重大革新。華為智慧屏可實現5米遠場精準識音,是智能家庭的中控中樞。它采用華為自研的鴻蒙OS系統(tǒng),這是一款基于微內核,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tǒng),能實現跨終端無縫協(xié)同。
設備之間的協(xié)同性在增加,人類追求舒適、簡捷,是由需求驅動的。華為深刻看到了全場景的前景,將全力打造全場景智慧生態(tài),為消費者創(chuàng)造價值。文/徐上峰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