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前,一則海能達產品全球遭到禁售的消息傳遍網絡。這則消息熱傳的核心原因還是網友在海能達店鋪中看到了停售的公告,最后發(fā)現各大網站平臺確實停售了,然后引發(fā)了熱議。畢竟中美摩擦時間已久,在華為艱難求生成功之后,似乎已經走到了尾聲?,F在居然還會有知名企業(yè)陷入這種困境之中,并且真的聽從美國法院禁令下架了自身產品,本來似乎已經放松的輿論環(huán)境似乎一下子又劍拔弩張起來。
通過海能達的不斷努力,目前禁令問題終于得到暫時解決。4月17日,海能達發(fā)布公告,披露公司針對產品禁售的判令向美國上級法院提起上訴,當日凌晨上訴法院作出判令,決定暫停產品禁售令及罰款,海能達“即刻恢復正常的商業(yè)活動并啟動相關產品的銷售”。這也說明之前他們選擇配合禁令而不是對抗的判斷是正確的,也是損失最小的。只不過案件仍處于上訴階段,撤銷判令依舊需要努力,海能達本身的遭遇,還是需要當下的中國企業(yè)尤其是科技企業(yè)注意。
“小華為”遭遇老訟棍
海能達這家企業(yè)雖然在大眾之中并沒有那么知名,但在自身所屬的行業(yè)中,也是翹楚的存在,人稱“專網小華為”。海能達成立于1993年,總部位于深圳,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智能專網通信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包括窄帶、公專融合、寬帶、指調及應急業(yè)務,是全球極少數全面掌握TETRA、DMR、PDT、LTE、5G等領先技術并擁有成熟應用的高科技企業(yè)。海能達在全球專網通信市場的地位僅次于摩托羅拉,這可以說是海能達和摩托羅拉訴訟大戰(zhàn)的一個根本原因。
摩托羅拉這家公司大家可能還是比較熟悉,做為現代通信產業(yè)的開山鼻祖級的企業(yè),事實上在最近十年智能通信設備的發(fā)展中的表現并不太盡人意。比如大家熟知的手機業(yè)務最終賣給了聯想,公網系統(tǒng)、物流PAD等業(yè)務也一一出售,碩果僅存的摩托羅拉系統(tǒng)公司(Motorola Solutions, 簡稱“摩托羅拉”)主要業(yè)務包括雙向無線電制造、語音及數據傳輸設備制造、無線局域網安全研究和移動計算設備等;也就是這家公司發(fā)起了與海能達長達8年的涉及商業(yè)秘密和版權的訴訟糾紛。
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摩托羅拉在利用自身的知識產權優(yōu)勢來獲取收益,甚至逐漸成為了摩托羅拉的一個主要業(yè)務。比如在美國,摩托羅拉就曾和微軟、谷歌都有專利糾紛的案件,一度也是打的非常激烈。而對于對它業(yè)務壓力更大的中國企業(yè),摩托更是從不留情,比如之前和華為也有過短兵相接的訴訟和反訴訟之戰(zhàn)。
2018年,摩托羅拉CEO曾接受美國電視臺采訪,展現他的長遠眼光,很早就布局撤出中國并開始起訴華為。但事實上,摩托羅拉的撤出核心原因還是自身的競爭力下滑,沒有能力應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不過最終華為還是贏得了這場專利大戰(zhàn),摩托羅拉同意向華為支付一定費用,作為其將涉及華為的專利轉讓給諾基亞西門子網絡公司的費用。而其他的部分則簽署了保密協(xié)議,雙方沒有更進一步的表態(tài)。
而在專用無線通信領域,目前世界上只有海能達與摩托羅拉擁有多標準全行業(yè)的產品與解決方案,這是摩托羅拉最后一塊利潤豐厚的業(yè)務,所以海能達的崛起嚴重挑戰(zhàn)了摩托羅拉在這個領域的收益。
事實上,摩托羅拉在這個領域的定價一直以高昂著稱,就連美國的核心盟友英國都很難接受,2022年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甚至對其子公司運營的網絡實施價格管控來降低應急服務的通信費用,并以“價格壟斷”嫌疑要求其退出本應在2026年取代Airwave系統(tǒng)的英國ESN網絡建設。而海能達則用非常有優(yōu)勢的價格,讓更多的國家用上了同樣性能的公共安全專用網絡服務。
當然,這除了在產品研發(fā)和市場拓展上需要不斷的努力之外,堅定的用正當的方式維護自身的利益也是非常關鍵并且重要的一環(huán)。也因此,摩托羅拉不斷的使用訴訟大棒作為工具,希望在市場之外,通過別的方式來贏得競爭。
海能達和摩托羅拉的恩怨情仇
由于海能達在全球范圍內的業(yè)務都非常廣泛,公司專線無線通信設備制造業(yè)收入占營業(yè)收入八成,其中禁售令涉及的雙向無線電技術相關產品為主要構成,所以確實不能像華為一樣硬剛美國的長臂管轄,所以我們看到了海能達還是配合美國法院的禁令,并積極應對來盡快改變自身的處境。不過這件事情背后還是另有隱情,摩托羅拉的做法更多還是一種法律技巧而非法律事實性的懲罰。
海能達和摩托羅拉的恩怨已久,雙方在法律訴訟上也各有勝場,比如早在2017年海能達就向美國地方法院提起對摩托羅拉系統(tǒng)公司的反壟斷訴訟,在2022年9項訴訟請求有8項得到了支持,并駁回了了摩托羅拉要求撤銷反壟斷訴訟的動議。2020年伊利諾伊州北部東區(qū)地方法院還駁回了摩托羅拉對海能達提出的涉事DMR產品全球禁售令的申請。
2021年在英國,海能達在法院大獲全勝,上訴法院還駁回了摩托羅拉的上訴申請并要求支付相應律師費。2022年在澳大利亞,2023年在德國,海能達都部分或者全部贏得了和摩托羅拉的訴訟。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禁令事實上無關海能達和摩托羅拉2017年開始的最初的專利案件,因為那個案件一審已經拿到了結果,而海能達還在上訴之中。在這個案件之后,海能達針對上一階段被認定侵權的摩托羅拉的每一個模塊都進行了重新設計,已經與之前的存在顯著差異,甚至為了解決這個新產品的版權糾紛,海能達向深圳法院做了確權的申請。
可惜,美國法院則認為這個舉動有可能會剝奪美國法院對這件事情的管轄權,因此最終選擇了支持摩托羅拉,認定藐視法庭成立,并下達了全球禁售的禁令,并在此期間處以每天100萬美元的罰款。在最新的公司公告中,海能達在深圳撤回了自己的申請,這也是美國法院認為海能達藐視美國法庭的一個關鍵因素。而在海能達的不斷努力下,禁令終于被暫停,海能達產品恢復了上架銷售,但雙方的斗爭和競爭還要繼續(xù)很長時間。
所以這件事情可以說已經脫離了法律糾紛本身,變成了兩個公司甚至兩個法律體系之間的角力,事實開始變的不再重要,摩托羅拉阻礙海能達發(fā)展的目的昭然若揭。而對于海能達而言,則明顯面臨著不公正的對待和巨大的損失。
雖然海能達堅持認為自己的新產品并沒有侵犯摩托羅拉的權益,但摩托羅拉為了能夠拿到每臺機器的授權費,勢必會讓這場官司持續(xù)的打下去。官司拖的越久,海能達損失就越大,摩托羅拉的領先優(yōu)勢就可以維持,而即便是法院有了判決,摩托羅拉也認為自己大概率會拿到新品的授權費用,所以可進可退,就要折騰到底。這件事情真要塵埃落定,可能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技術自主背后還要更多小心
專用無線通信市場不大,但是對于國計民生非常重要,因為是主要服務于為保護國家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公安、消防、應急等政府部門用戶,以及服務于能源、交通、大型企事業(yè)等經濟基礎設施的單位用戶。
在2010年之前,中國的公共安全部門基本都是采用的國外供應商,而隨著國內幾家專用無線通信設備制造商在公安部牽頭下成立了警用數字集群標準(PDT)聯盟,中國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警用對講機技術標準,而海能達正是參與指定這個標準的組長單位。摩托羅拉逐漸退出了中國公共安全的市場。而目前,海能達不僅是國內這個領域的第一龍頭,也逐漸開始通過一帶一路向相關國家開始推廣這個技術標準。這顯然是美國公司無法容忍的部分。
目前,海能達聚焦專用無線通信,研發(fā)人員多達3000多人,主力參與制定了中國的國家數字集群標準PDT,并購了4家國外知名的專用無線通信公司,有多個專業(yè)通信基礎研究實驗室,研發(fā)實力不能說不強大,技術實力不能說不強,但依舊還是因為員工互相跳槽時的把關不嚴,給摩托羅拉留下了可乘之機。
不過縱然如此,一家美國法院能夠在全球禁售一家中國公司的做法也是令人瞠目,其間充斥著濃濃的霸權味道,讓全世界網民都對此有了深刻的認識。但從事實來看,美國政府發(fā)起的諸多針對華人和中國公司竊取美國高科技企業(yè)商業(yè)秘密的起訴中,大部分案件都因為證據不足,要么撤訴,要么減輕處罰。海能達還有證明自己并改變結果的機會,所以沒有選擇硬磕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全球市場中,美國確實有自己的霸權地位,想要把自己的未來把握在自己手中,中國科技企業(yè)要走的路還很遠。這里不僅僅需要你自身的硬件領先,還要規(guī)避各種法律風險,確實有些讓人為難。
所以對于科技企業(yè)來說,時刻都要保持警惕,切不可抱有僥幸心理,除了自身的研發(fā)實力要足夠強之外,運營中的合規(guī)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要點。目前中國科技企業(yè)的實力日益強大,無論是技術能力還是產品能力都已經可以和海外巨頭分庭抗禮,整個全球市場的格局也在不斷改寫。但是海外巨頭也不會坐以待斃,會通過包括法律在內的各種方式來干擾中國企業(yè)的發(fā)展,甚至其他國家也會利用國家力量對自己的公司和市場實施區(qū)域保護,如何能夠在這種環(huán)境中殺出一條生路,是每個中國科技企業(yè)都不能不去思考的問題。
有時候,我們可能要犧牲一些市場,去硬剛競爭。有時候,我們也要有一些策略,去巧妙的迂回斗爭,通過多種方式來獲得生存的空間。目前看這還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需要大家更多的努力,也需要中國科技企業(yè)們能夠守望相助,團結向前。
禁令雖然已經暫停,但后續(xù)不確定因素還很多,這場起于市場爭奪的知識產權依舊會持續(xù)一段時間。希望海能達在后續(xù)的訴訟中能保持成熟謹慎的風格,并不失立場地守護好多年來努力而來的發(fā)展成果。也希望每一個努力的中國企業(yè),都能得到一個公平的發(fā)展環(huán)境。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