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機構指出純國產CPU龍芯系列銷量大幅增長,今年一季度的銷量已達到去年全年的銷量了,顯示出國產CPU已逐漸被消費者接受,國產CPU替代不再是虛的了。
龍芯為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純國產CPU,采用完全自研的芯片架構loongarch,由國內芯片代工企業(yè)生產,不受海外技術的限制,這對于中國芯片行業(yè)具有獨特的意義,也讓他獲得了高度的關注。
在自主化之外,龍芯最新款的龍芯3A6000獲得認可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它達到了主流CPU的水平,與10代酷睿相當,這已能滿足大多數日常使用需求,畢竟如今國內還有許多消費者在使用者7代及之前的酷睿處理器呢。
推動國產CPU替代,還在于國產操作系統(tǒng)的進展,統(tǒng)信UOS已擁有50萬以上的應用,豐富的應用讓消費者使用國產PC已沒有太大障礙,可以說在軟硬件方面,國產PC都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正是在軟硬件都已完善到了一定程度,如今采用龍芯CPU的國產PC銷量大幅增長,一季度純國產PC大幅增長的成績,如此大的銷量意味著已不僅僅是特定的企業(yè)采用,消費者也開始接受國產PC了。
美國wintel聯盟壟斷PC市場數十年,微軟利用Windows系統(tǒng)壟斷PC操作系統(tǒng)市場,不斷升級操作系統(tǒng),其實就是不斷增加操作系統(tǒng)占用資源的能力,促使消費者升級硬件,帶動了Intel的銷售。
當時的Intel也不負全球芯片王者之名,X86架構為性能最強的架構,Intel在2014年之前也一直引領全球芯片制造工藝的發(fā)展,以tick-tock戰(zhàn)術不斷推動PC處理器性能的升級,與微軟呼應,在PC市場一往無前。
中國科技行業(yè)認為操作系統(tǒng)并不難,因此國產操作系統(tǒng)最早發(fā)展,早在2000年就陸續(xù)出現一批國產操作系統(tǒng),然而由于應用的匱乏以及國產CPU性能的落后,國產操作系統(tǒng)一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國產CPU也曾試圖以ARM等芯片架構發(fā)展國產PC處理器,然而由于這些精簡指令集的缺陷,在性能方面總是難以追趕,直到龍芯的出現,在性能方面快速縮短與Intel的差距,再加上Intel在芯片制造工藝方面止步不前,到如今國產CPU與Intel的差距已縮短到3年左右。
國產PC在軟硬件方面都達到了替代美國wintel PC的水平,將進一步加速國產芯片替代美芯, 曾經的芯片霸主Intel如今日子不太好過,2023年一季度曾創(chuàng)下虧損27億美元的紀錄,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PC市場,以國產PC替代Intel,Intel的輝煌將成為歷史。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