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科創(chuàng)板正式迎來AI芯片第一股。
投資界消息,北京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寒武紀”)今日在科創(chuàng)板首發(fā)上市,發(fā)行價64.39元/股,開盤大漲288%,股價直達250元/股,市值迅速沖破1000億元。
寒武紀董事長、CEO陳天石生于1985年,曾擔任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及博士生導師,并于2016年創(chuàng)辦寒武紀。短短4年,寒武紀發(fā)展速度迅猛,成為國內最具神秘色彩的科技獨角獸之一。此次寒武紀成功IPO,陳天石依舊冷靜,“上市并非上岸,寒武紀才剛剛起航”。
一路走來,寒武紀離不開背后VC/PE和上市公司的默默支持。從2016年至今,寒武紀已經完成5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45億元,投資方包括元禾原點、國投創(chuàng)業(yè)、阿里創(chuàng)投、聯想創(chuàng)投、科大訊飛、國風投、招銀國際、中金資本、國科投資、越秀產業(yè)基金等,頗為豪華。
創(chuàng)業(yè)4年,AI芯片獨角獸敲鐘
85后CEO帶團隊做出一家市值千億公司
寒武紀的故事,始于中科院。
創(chuàng)始人陳天石,與哥哥陳云霽是一對學霸兄弟。1983年出生的陳云霽,14歲入讀中科大少年班,19歲轉入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24歲便取得了計算機博士學位。而1985年出生的陳天石,大學所讀的也是中科大少年班,并拿到了計算機博士學位,隨后又轉入中科院計算所擔任研究員。
陳天石博士畢業(yè)之際,哥哥陳云霽正在參與一個芯片項目,是當時項目組里最年輕的研究員。機緣巧合,陳天石畢業(yè)后加入了陳云霽所在的公司,自此開始踏入了芯片行業(yè)。
陳天石進入芯片行業(yè)沒多久后,一個看來太過超前的想法在他的腦海中誕生——既然我們懂人工智能,又懂處理器架構,為什么不把這兩者的交叉領域作為研究對象呢?從此,陳天石和團隊一頭扎進了AI芯片的研發(fā)。直到2015年,他們僅 20人的團隊研發(fā)出了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芯片。
可是當時,AI芯片還稱不上是產品,更別說商業(yè)化。2016年,寒武紀創(chuàng)始團隊成員和中科院計算所的投資管理平臺中科算源共同設立北京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將智能芯片課題組的科技成果轉換為商業(yè)項目。
陳天石團隊之所以把公司命名為“寒武紀”,是因為寒武紀是地球物種多樣性大爆發(fā)的年代。從寒武紀之后,地球進入了生命的新紀元,公司希望寒武紀處理器能開啟AI時代的新紀元。
公司成立后,如何將技術商業(yè)化成了當務之急。而恰好此時,華為旗下一個市場團隊找到了陳天石,向他咨詢AI與智能手機芯片結合的可能性。這一下讓陳天石看到了AI芯片行業(yè)的轉機,他帶領團隊將前期設計的處理器經過調整之后,賣給了華為。
2017年9月,華為在德國IFA展上重磅發(fā)布了世界首款人工智能手機芯片——麒麟970,其背后搭載的正是寒武紀1A處理器,并在華為Mate 10手機中投入大規(guī)模商用。這是當時AI產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寒武紀從此聲名鵲起。
時至今日,寒武紀已成為國際上少數幾家全面系統(tǒng)掌握了智能處理器芯片的企業(yè)之一。沒想到短短4年,陳天石率領團隊做出了一家市值千億的公司。今日開盤,寒武紀股價為250元,市值達1000億。
1234下一頁>(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