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科技界開年大戲,CES2019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正式拉開帷幕。與往年一樣,今年大展同樣會很熱鬧,據官方資料顯示,今年將有超過4500個參展商。本次展會依然是以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為主。不過,隨著互聯(lián)網汽車強勢崛起,主戰(zhàn)場將蔓延到汽車行業(yè),特別是一些頂尖人工智能企業(yè)的加入,讓汽車領域不再只有自動駕駛,人車互動同樣成為了今年的亮點!
如曠視科技展示的車載AI視覺解決方案,就通過自研的人臉識別、手勢識別、表情識別、視線追蹤等AI視覺算法,并結合紅外攝像模組,支持基于車載系統(tǒng)和駕駛過程的人臉解鎖、賬戶切換、駕駛員監(jiān)控、多模態(tài)交互等多種功能??梢哉f,讓汽車認識你,早已不是只在電影中出現的情節(jié)!
圖:曠視科技車載AI視覺解決方案
那么,曠視科技的車載AI視覺解決方案究竟在哪些方面顛覆了汽車出行方式?下面就來曠視科技CES2019展臺一探究竟。
一、汽車也可以“刷臉”解鎖啟動
對于很多人來說,“人臉解鎖”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不過此前的人臉解鎖大都應用在手機、平板、電腦、門禁等領域,但在今年的CES上,汽車人臉解鎖走進了大眾視野。如曠視科技在CES展臺上展示的“人臉解鎖”功能,就能通過車外的攝像頭捕捉駕駛員人臉信息并進行身份的識別與確認,實現人臉解鎖車門、臨時授權人臉解鎖車門;通過車內的攝像頭實現刷臉啟動發(fā)動機、保險箱等,真正實現“無感知” 解鎖啟動汽車。
這意味著,在未來,不用掏出車鑰匙,汽車就可以“認出”車主,刷臉解鎖啟動汽車,將變得如刷臉開手機、過門禁一樣簡單!
二、人工智能技術讓汽車出行安全與舒適兼?zhèn)?/p>
除了能夠認識車主,汽車還可以變得更加貼心。曠視科技CES上展示的“賬戶切換”功能就通過人臉識別無感知精準識別駕駛員身份,配合車載智能系統(tǒng),快速調整用戶預設的車輛各項個性化配置(座椅位置、反光鏡角度、空調溫度、音樂、燈光、導航等),給車主帶來更舒適的駕乘體驗!
圖:曠視科技智能出行方案讓汽車出行更安全、舒適
此外,一同展出的“駕駛員監(jiān)控系統(tǒng)”功能則可通過車內攝像頭,實時監(jiān)控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和行為,在駕駛員出現疲勞駕駛或分心駕駛跡象時觸發(fā)預警,保障行車安全。這意味著,以后的汽車出行也可以私人訂制,不僅更舒適,也更能保障駕乘人員的人身安全!
不單單如此,配合車載智能系統(tǒng),曠視科技車載AI視覺解決方案還可支持20多種靜態(tài)/動態(tài)手勢,常用場景如接/掛電話、音量調節(jié)、控制媒體播放等;支持四種情緒識別,結合語音助手可以讓枯燥無味的漫漫駕途變得生動有趣;其視線跟蹤技術,還可應用于車載設備間的智能交互。如此一來,曠視科技就可支持多模態(tài)交互融合,讓車像人一樣“多模態(tài)”,為駕駛者提供安全、便捷、舒適的駕乘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曠視科技早在去年的CES上就憑借首次公布進軍智能汽車領域的最新解決方案,賺足了眼球。當時,在汽車智能升級的解決方案中,曠視科技究表示將以核心的人臉識別技術作為交互形式,應用到車內多個場景中,為多家廠商提供多種功能產品。而如今這一目標似乎也已成功落地,目前,曠視科技在前裝和后裝市場提供了多場景的智能化產品和解決方案,并已與蔚來汽車達成了車載AI視覺解決方案的深度合作。
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它已經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眾多潛移默化的影響,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汽車行業(yè)也不能例外。隨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汽車智能化正在不斷提高。從曠視科技等頂尖人工智能企業(yè)展示的智能汽車出行方案,我們或許可以預見,“人車合一”已不再遙遠,到那時,人們的出行也將更加智能化,更加方便!
- “黑科技”亮相第三屆軟件創(chuàng)新發(fā)展大會 AI+VR駕駛模擬器引關注
- 哈啰Robotaxi破局之戰(zhàn):30億大手筆能否打破行業(yè)僵局?
- 小猿AI智慧教育引領行業(yè)新潮流,下載量飆升榜首,重塑學習新體驗
- 穩(wěn)定幣風波再起,京東嚴正聲明:堅決維護市場秩序
- 知乎直答升級:解鎖訂閱與內容分享,探索知識新玩法!
- 百望股份攜手沐曦集成電路,共創(chuàng)智能芯片新紀元
- 螞蟻科技開放香港四大核心技術:助力香港區(qū)塊鏈與人工智能發(fā)展,打造未來科技新生態(tài)
- 福特CEO反思中國電動汽車崛起:中國速度引發(fā)深思,電動汽車發(fā)展如何令人自慚形穢
- 小馬智行第七代Robotaxi落地新加坡:打破自動駕駛落地之困?
- 蘋果將推廉價版MacBook:破繭之作,A18 Pro芯片領銜,輕薄與性能并存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