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短缺沖擊 日產Leaf被迫減產
全球電動汽車產業(yè)正面臨新的供應鏈挑戰(zhàn)。近日,日產汽車宣布削減新款Leaf電動汽車的產量計劃,這一決策直接源于中國稀土出口限制導致的零部件供應短缺。這一事件不僅反映了稀土資源在現(xiàn)代工業(yè)中的戰(zhàn)略地位,也暴露出全球汽車產業(yè)鏈在關鍵材料供應上的脆弱性。
**稀土短缺波及電動汽車生產**
稀土元素因其獨特的磁性和電化學特性,成為電動汽車電機與電池制造的核心材料。釹、鐠等稀土永磁材料是高效電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鋰離子電池的生產同樣依賴稀土催化劑。中國作為全球稀土供應鏈的主導者(約占90%的加工產能),其出口管制政策對下游產業(yè)的影響具有全局性。
日產此次減產的具體細節(jié)雖未公開,但行業(yè)數(shù)據顯示,單臺電動汽車驅動電機需消耗約2公斤稀土永磁體。中國自2023年起對稀土開采、分離技術實施更嚴格的出口審查,導致國際采購周期延長、成本上升。歐洲汽車供應商協(xié)會的預警表明,供應鏈中斷已從電動汽車蔓延至傳統(tǒng)燃油車領域——現(xiàn)代汽車中EPS轉向系統(tǒng)、傳感器等30余個部件均需稀土材料。
**跨國車企的連鎖反應**
日產并非唯一受沖擊的企業(yè)。福特因釹鐵硼磁體供應延遲,被迫調整Mustang Mach-E生產計劃;鈴木混合動力車型的電機供應商亦面臨原材料庫存不足問題。更深遠的影響體現(xiàn)在產能規(guī)劃上:伯恩斯坦研究機構預測,若稀土供應持續(xù)緊張,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產量可能下調5%-8%。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危機暴露出產業(yè)鏈的兩大短板:一是過度集中的供應結構。中國以外僅有的稀土分離廠(如澳大利亞Lynas)產能無法滿足突發(fā)需求;二是技術替代的滯后性。盡管豐田等企業(yè)已開發(fā)無稀土電機,但商業(yè)化進程需3-5年,短期內難解燃眉之急。
**Leaf車型的轉型挑戰(zhàn)**
作為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車的迭代產品,第三代Leaf本被寄予厚望。其跨界設計、75kWh大電池及480公里續(xù)航(WLTP標準)瞄準主流市場,但供應鏈問題打亂了上市節(jié)奏。分析師指出,該車型美國起售價若因材料成本突破3萬美元,將與特斯拉Model 3形成價格重疊,削弱競爭力。
**行業(yè)尋求破局之道**
應對危機,車企正采取多線策略:
1. **供應鏈多元化**:通用汽車與MP Materials合作開發(fā)北美稀土供應鏈,計劃2025年實現(xiàn)永磁體本土化生產;
2. **技術革新**:寶馬Neue Klasse平臺將采用新型勵磁電機,減少30%稀土用量;
3. **政策協(xié)調**:歐盟正推動《關鍵原材料法案》,擬將稀土自給率從當前9%提升至2030年的20%。
**結語**
日產Leaf減產事件揭示了綠色轉型中的資源悖論:電動汽車雖能降低碳排放,但其核心材料供應卻受制于地緣政治與資源分布。短期來看,車企需通過庫存優(yōu)化、供應商協(xié)同渡過難關;長期而言,構建韌性供應鏈、加速材料技術創(chuàng)新,才是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未來12-18個月,稀土供需能否重新平衡,將直接影響全球電動化進程的速度與格局。
(字數(shù):998)
- 零跑C11推激光雷達版 14.98萬起售 自研AR-HUD成亮點
- 稀土短缺沖擊 日產Leaf被迫減產
- AI推薦信息存疑 專家警告用戶需謹慎核實
- 寶馬全球銷量微增0.4% 歐洲回暖難掩中國頹勢
- 小米汽車30萬輛交付破紀錄:15個月跑贏新勢力賽道
- 馬斯克xAI發(fā)布Grok 4 自稱性能最強引熱議 xAI推出Grok 4 馬斯克再掀AI模型之爭 Grok 4問世 馬斯克宣稱AI性能全球第一 xAI發(fā)布Grok 4 馬斯克挑戰(zhàn)AI性能極限 馬斯克Grok 4亮相 自稱超越現(xiàn)有AI模型
- 小米自研5G基帶獲關鍵突破 芯片自主化再進一步
- 羅馬仕充電寶內幕:利潤至上,安全靠邊站
- 特斯拉Semi貨運測試終完成 六年跳票后能否兌現(xiàn)承諾
- 蘋果AI落后股價大跌 庫克領導力遭質疑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