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恐怖襲擊事件頻發(fā),東京政府或將利用AI護航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
據了解,東京警方將此次奧運列為“高科技安全起始年”,他們正在尋求將人與技術結合起來的下一代安全機制,以查明大批恐怖分子。
“當通過視頻監(jiān)控時,‘嫌疑人’站在相機前面臉會變紅。”日本大型安保公司ALSOK已經開始運作其‘情感可視化系統(tǒng)’。AI衡量一個人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是“小抖動”,這些震動的幅度可以衡量一個人的心理起伏。它通過分配數值和顏色顯示人的心理狀態(tài),當顏色變紅時,表示該人極具“攻擊性”。
該公司發(fā)言人表示,大量數據表明當恐怖分子在進行恐怖行為前,他的身體都會發(fā)生顫抖,情緒都有波動。
據了解,該系統(tǒng)是由一家俄羅斯公司開發(fā)。ALSOK還在去年5月舉行的七國集團(Ise-Shima首腦會議)首腦會議上使用了這套系統(tǒng),并在行李檢查現場進行了測試。最后雖然沒有發(fā)現可疑的人,但系統(tǒng)可以識別出排隊隊伍中“煩躁”的人。
“在未來三年,我們希望提高系統(tǒng)的準確性,”一位公司發(fā)言人說。
除此之外,在今年2月份東京馬拉松期間,Secom進行了一次可行性實驗,它采用了一個人工智能新系統(tǒng)預測恐怖主義?!叭绻嬎銠C檢測到可疑物品或'人的不自然的動作',那么這很有可能是恐怖主義的一個跡象,隨后將觸發(fā)報警?!痹摴镜哪繕耸窃跂|京奧運會上系統(tǒng)應用。
與第一屆東京奧運會不同的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防御重點是與冷戰(zhàn)相關的內容。當時有93個國家和地區(qū)參加了東京奧運會,但由于是冷戰(zhàn)中期,主要關注的還是國旗被破壞等行為,彼時安保人員的主要職責還是支持外國運動員和游客,并做一些交通引導等工作。
“而此次東京奧運會絕非這么簡單,‘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恐怖分子’,”東京政府相關發(fā)言人表示。
一名高級警官說:“如今恐怖主義是對日本的真正威脅。伊拉克伊斯蘭國和黎族(ISIL)極端主義團體將日本列為攻擊的對象,而奧運會也許是他們發(fā)動“襲擊”的合適時機?!?/p>
另外,如今一些國家還出現了“本土化”的恐怖主義,作案者很多都是這些國家的年輕群體。他們受到網絡上恐怖主義言論的煽動進行恐怖行為,除了用炸彈和槍支外,還會使用汽車或刀具不分青紅皂白的肆意攻擊,這是一個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的時代。
而籠罩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下的,便是這種新型的恐怖主義威脅,奧運殘奧會東京組委會安全局局長Katsunori Imai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整合各種最新技術,讓安全也能永留史冊。”
為了積極應對潛在的威脅,除了上述所提的一些方案,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到,東京政府還準備了很多應對措施:
一、根據以往的恐怖活動,考慮使用無人機做空中警戒。
二、設立互聯網osint(開放源碼情報)中心,收集關于網絡上與恐怖主義有關的信息,并計劃開設安全信息中心來分析情報。
三、為了制止武器和恐怖分子在邊境的流入。根據《日美加強預防和打擊嚴重犯罪合作協(xié)定》,雙方在2020年前將建立一個自動指紋識別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能夠即時核對進入日本的人,并與美國調查局儲存的約7500萬恐怖分子的指紋相匹配。
四、除了AI技術外,根據奧運組委會的統(tǒng)計,屆時共有50,850人參與安保工作,包括21000名警察、14000名私人保安人員和9000名志愿者等。
東京安全部門主管Haruyuki Kamatani說:“距離奧運會舉辦還有三年,這段時間我們將一直努力,多做些工作來防止恐怖主義。”
- 全球智能攝像頭市場增速放緩,小米逆勢增長,中國廠商主導新格局
- 飛利浦 Hue 美漲價:關稅壓力下的市場挑戰(zhàn)
- 小米AI眼鏡:科技與生活的無縫連接,1999元起探索未來新視界
- 小米 AI 眼鏡打破常規(guī),驍龍 AR1+BES2700H雙芯方案引領科技新潮流
- 2025惠普商用AI戰(zhàn)略暨AI PC新品發(fā)布,智領辦公新未來
- 智能眼鏡散熱新革命:xMEMS“芯片風扇”來勢洶洶,明年初量產引領行業(yè)新風向
- 揭秘AI硬件新動態(tài):OpenAI與Jony Ive秘密研發(fā)非穿戴設備
- 小米智能門鎖2大屏貓眼版上架:實用又時尚,指紋識別+智能貓眼,價格親民!
- 小米新品米家恒溫電水壺3:實用與設計并存,兼顧溫度與容量,親民價格值得關注
- vivo WATCH 5 eSIM 版即將發(fā)布,專業(yè)網球模式解鎖,運動健康新篇章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