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期智:AI領域或將誕生下一個牛頓或愛因斯坦 昨日上午,剛剛完成4.6億美元C輪融資的人工智能公司曠視科技聯(lián)合清華大學、清華交叉信息學院舉辦了以“人工智能的本質創(chuàng)新”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會上,曠視科技宣布成立曠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并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首位圖靈獎華人得主姚期智先生擔任首席顧問。在研討會上,姚期智院士與曠視科技Face++三位創(chuàng)始人印奇、唐文斌、楊沐,以及首席科學家孫劍博士分別針對人工智能在理論、算法、工程和產業(yè)各個層面的本質創(chuàng)新展開了討論。
值得注意的是,曠視科技的三位創(chuàng)始人印奇、唐文斌、楊沐均出自清華大學姚期智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簡稱“姚班”),此次研討會被三個人稱為“回家求學”。
作為世界現(xiàn)代密碼學、理論計算機科學、量子計算等領域的奠基人和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姚期智創(chuàng)辦的“姚班”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中國計算機科學的頂尖人才,其門生也早已遍布國內外AI 產業(yè)和計算機科學研究的各個關鍵領域。
曠視科技創(chuàng)始人兼CTO唐文斌稱,“我們在創(chuàng)業(yè)中包括在做技術、做產品、做產業(yè)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的只有一個問題——怎么樣能夠更快速推動這行業(yè)的發(fā)展。但是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特別好的答案,所以趁著今天這個機會我們回到母校、回到姚班向姚先生來請教關于人工智能最本質的問題。”
姚期智:目前處于AI最好時期,給了新一代人才成為下一個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機會
對于人工智能的本質問題以及何時才能誕生人工智能理論?姚期智認為,“人工智能發(fā)展到現(xiàn)在和之前的理論奠基是分不開的,但是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探索,我們也清楚深度學習未必能夠成為解決問題的終極理論。”在當今人工智能實踐當中,基礎理論的下一個創(chuàng)新點在哪里?對此,姚期智院士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深度學習確實是給人工智能、給整個人類,對于‘什么叫做智能’這件事情開了一個窗口。雖然還不能夠完全讓我們解決這種問題,但是給了一些提示,這才是讓人們興奮的一點,也使我們的研究有了更大的動力。但從基礎理論來講,如何用跨學科的方法找到人工智能的奧秘才是我們當下面臨的最具挑戰(zhàn)性的問題。”姚期智稱,“對人工智能的探索需要你不只是一個計算機科學家,應該是一個科學家。”
姚期智認為,這是人工智能最好的時代,目前的人工智能研究處于研究者夢寐以求的時期,因為這個時期給了新一代人才成為下一個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機會。會上,姚院士同時也給出了人工智能行業(yè)所需人才的兩點要素,即聰明以及足夠的實戰(zhàn)經驗。“聰明對于人工智能人才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因為如果你是用人工智能來解決問題那么原先學習的很多東西都可以不學,如果你足夠聰明,經過兩年的培訓,你就有可能成為機器學習領域非常頂尖的專家并解決很尖端的問題。” 姚期智院士同時強調,一味的追求學術論文積累而不注重實踐,也會出問題。姚院士在做比喻的時候講到,“你在武當派練內功以后,你的劍法學的很好以后,但是你沒有實戰(zhàn)經驗,那你肯定出問題,出去碰到高手可能一下子就被解決了,所以這個實戰(zhàn)經驗是非常的重要。”
孫劍:算法創(chuàng)新的本質是實用
圖:曠視科技Face++首席科學家、曠視研究院院長 孫劍
針對在算法上的創(chuàng)新,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兼研究院院長孫劍指出:“人工智能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在研究算法如何創(chuàng)新之前,我們要明確算法的三個重要方面,首先是要對算法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有明晰而深刻的理解,其次是你的算法在特定時期對于解決問題是否具有通用性,也就是說通用性越強,算法影響越大;最后是有沒有同行或業(yè)界在用,是否解決痛點并觸及問題的本質。”孫劍補充說,“我們希望做到的是能夠公布出來讓業(yè)界看到,并主動去用甚至不得不去用的算法,這樣才能夠稱為算法的本質創(chuàng)新。”
正如2015年由孫劍博士團隊開發(fā)ResNet,不僅橫掃了ImageNet和MS COCO五項頂級世界競賽冠軍、攬獲了 CVPR 2016最佳論文獎,也被AlphaGo Zero所引用從而大幅提升了決策的效率和精度 ,其真正的創(chuàng)新價值在于具有通用性的ResNet成為了視覺乃至整個AI界的一個基礎,因為能夠解決核心的問題才能使其成為計算機視覺最流行的架構之一。
印奇:曠視未來三年聚焦金融安全、城市大腦、手機智能
圖:曠視科技Face++創(chuàng)始人兼CEO 印奇
從2011年創(chuàng)業(yè)以來,印奇領導的曠視科技已經走過了六年時間。而對于產業(yè)上的創(chuàng)新,曠視科技CEO印奇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定義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難,也更重要。 舉個例子來講,在金融安全領域,曠視的產品有很好的應用場景,目前也基本覆蓋了所有互聯(lián)網金融的頭部用戶。一開始我們認為對于用戶來講人臉識別本身是最重要的技術,但隨著對行業(yè)的深入我們發(fā)現(xiàn)活體技術和防欺詐技術才是戳中用戶痛點的、更本質的關鍵。而我們對這個行業(yè)問題本質的定義是基于深扎到這個行業(yè)和場景之中不斷的實踐才能得出的。”
對于未來三年的規(guī)劃,印奇稱,未來三年我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賦能機器之眼,構建城市大腦”。具體業(yè)務上,曠視會聚焦在金融安全、城市大腦、手機智能三個領域。
印奇稱,未來的安防一定是偏網絡化、中心化的系統(tǒng),而不是以硬件為主。“賦能機器之眼,就是要打造云和端的結合,同時結合金融、地產、安防不同的行業(yè),曠視要成為城市大腦的構建者。
對于高額融資,印奇稱主要是為了證明曠視的行業(yè)領導地位,“AI行業(yè)目前不是在燒錢的階段。”
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最終是否是一組解?
最后,姚期智院士在回答“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最終是否是一組解”的時候給出了終極答案,那就是量子計算或許是人工智能的理論基礎。他提出:“我們人類想要模仿自然界,這個是一個最后的關口,我們一旦做好量子計算機就能夠模仿宇宙中各種東西的運轉,包括設計材料。所以我們可以把量子計算,看作是一個我們對于老天競爭的第一個事情。”
姚期智稱,人工智能對于我們而言是新的開始,這就需要我們在做算法之前要理解底層的東西,也就意味著未來99%的事情要用新的方法來做。“我們用物理學家的精神來做算法設計。”姚期智強調,“作為一個計算機科學家,解決問題時要打開心胸,建立適合我們自己的理論。”
人工智能越來越熱,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涌入這股洪流之中。也許,在聒噪的環(huán)境中冷靜下來,找到人工智能本質創(chuàng)新的解,才是通往下一關的鑰匙。
姚期智:AI領域或將誕生下一個牛頓或愛因斯坦 昨日上午,剛剛完成4.6億美元C輪融資的人工智能公司曠視科技聯(lián)合清華大學、清華交叉信息學院舉辦了以“人工智能的本質創(chuàng)新”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會上,曠視科技宣布成立曠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并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首位圖靈獎華人得主姚期智先生擔任首席顧問。在研討會上,姚期智院士與曠視科技Face++三位創(chuàng)始人印奇、唐文斌、楊沐,以及首席科學家孫劍博士分別針對人工智能在理論、算法、工程和產業(yè)各個層面的本質創(chuàng)新展開了討論。
值得注意的是,曠視科技的三位創(chuàng)始人印奇、唐文斌、楊沐均出自清華大學姚期智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簡稱“姚班”),此次研討會被三個人稱為“回家求學”。
作為世界現(xiàn)代密碼學、理論計算機科學、量子計算等領域的奠基人和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姚期智創(chuàng)辦的“姚班”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中國計算機科學的頂尖人才,其門生也早已遍布國內外AI 產業(yè)和計算機科學研究的各個關鍵領域。
曠視科技創(chuàng)始人兼CTO唐文斌稱,“我們在創(chuàng)業(yè)中包括在做技術、做產品、做產業(yè)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的只有一個問題——怎么樣能夠更快速推動這行業(yè)的發(fā)展。但是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特別好的答案,所以趁著今天這個機會我們回到母校、回到姚班向姚先生來請教關于人工智能最本質的問題。”
姚期智:目前處于AI最好時期,給了新一代人才成為下一個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機會
對于人工智能的本質問題以及何時才能誕生人工智能理論?姚期智認為,“人工智能發(fā)展到現(xiàn)在和之前的理論奠基是分不開的,但是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探索,我們也清楚深度學習未必能夠成為解決問題的終極理論。”在當今人工智能實踐當中,基礎理論的下一個創(chuàng)新點在哪里?對此,姚期智院士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深度學習確實是給人工智能、給整個人類,對于‘什么叫做智能’這件事情開了一個窗口。雖然還不能夠完全讓我們解決這種問題,但是給了一些提示,這才是讓人們興奮的一點,也使我們的研究有了更大的動力。但從基礎理論來講,如何用跨學科的方法找到人工智能的奧秘才是我們當下面臨的最具挑戰(zhàn)性的問題。”姚期智稱,“對人工智能的探索需要你不只是一個計算機科學家,應該是一個科學家。”
- 全球智能攝像頭市場增速放緩,小米逆勢增長,中國廠商主導新格局
- 飛利浦 Hue 美漲價:關稅壓力下的市場挑戰(zhàn)
- 小米AI眼鏡:科技與生活的無縫連接,1999元起探索未來新視界
- 小米 AI 眼鏡打破常規(guī),驍龍 AR1+BES2700H雙芯方案引領科技新潮流
- 2025惠普商用AI戰(zhàn)略暨AI PC新品發(fā)布,智領辦公新未來
- 智能眼鏡散熱新革命:xMEMS“芯片風扇”來勢洶洶,明年初量產引領行業(yè)新風向
- 揭秘AI硬件新動態(tài):OpenAI與Jony Ive秘密研發(fā)非穿戴設備
- 小米智能門鎖2大屏貓眼版上架:實用又時尚,指紋識別+智能貓眼,價格親民!
- 小米新品米家恒溫電水壺3:實用與設計并存,兼顧溫度與容量,親民價格值得關注
- vivo WATCH 5 eSIM 版即將發(fā)布,專業(yè)網球模式解鎖,運動健康新篇章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