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3月6日(北京)阿里巴巴最近是非不少,股價因此下跌,正好阿里巴巴可借此回購股票。繼完成對雅虎76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之后,阿里巴巴集團(下稱“阿里”)再次“籌錢”。
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為償還當前債務,阿里計劃再次借貸80億美元。昨天,阿里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證實:貸款正在計劃中,資金將主要用于回購雅虎所持股票交易等。
根據(jù)與雅虎的回購協(xié)議,阿里有權在IPO之際回購雅虎持有股份的剩余一半的前提是,阿里在2015年12月前進行IPO。
“國家隊”繼續(xù)捧場
“去年參與回購計劃的大部分資本,在這輪借貸中將繼續(xù)參與。”據(jù)參與阿里回購計劃的投行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已經與出借方進行了接觸,通過此次貸款,阿里將解決去年的40億美元貸款問題,而另外40億美元將用于回購雅虎所持股票交易。
去年9月,阿里宣布對雅虎76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已全部完成。在此次回購中,雅虎轉讓阿里40%股份的一半,獲得的對價總額為76億美元,其中包括63億美元現(xiàn)金、價值8億美元優(yōu)先股以及價值為5.5億美元的技術許可合同。
根據(jù)已披露的資料,上述76億美元回購資金的構成,有國資背景的國開行、中投公司、中信資本和博裕資本等,外資背景有以銀團模式提供貸款的花旗、瑞信和巴克萊等。其融資細節(jié)顯示:國開行作為唯一一家來自中國的銀行,為此次交易提供了10億美元的銀行貸款,剩余10億美元由花旗、瑞士信貸集團、德意志銀行、摩根士丹利等8家國際性銀行提供。在20億美元的普通股認購中,“國家隊”也堪稱中流砥柱。中投參與其中認購10億美元,另外10億美元的認購者中則還有國開金融以及兩家中國PE公司:中信資本及博裕資本。
“此次融資,向阿里拋出繡球的(金融機構)更多。”上述投行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在新一輪的融資中,花旗等8家國際性銀行,以及中投、國開行等“國家隊”大部分都會繼續(xù)參與。“由于競爭者增多,此次貸款的利率將低于去年的貸款利率。”
估值已達550億美元
根據(jù)2012年5月的回購協(xié)議,阿里以63億美元現(xiàn)金及價值8億美元的阿里優(yōu)先股,回購雅虎持有阿里40%股份的一半。據(jù)雙方協(xié)議,阿里需要在2015年前啟動IPO,否則該公司未來上市時將無權買回剩余20%的雅虎所持股份。再次借貸也被業(yè)內視作阿里為IPO鋪路的積極訊號。
盡管阿里集團管理層反復表示“整體上市并無時間表”;加之將5.7億美元的利潤,作為一次性技術費用支出,也暗示阿里有意延緩上市。但通過從雅虎手中回購股份后,阿里集團已經鋪平整體上市道路。上述投行人士認為,“實際完成借貸的八家國際銀行也是未來阿里巴巴整體上市潛在的承銷商。”
馬云更曾多次表示,不希望看到另一家像雅虎這樣把持過多公司股權的巨頭進來,這將保證5年或者10年之后,阿里的下一代管理者不會過多地承受來自股東的壓力。
在回購之前,阿里集團估值為350億美元,而據(jù)巴克萊(Barclays)最新發(fā)布投資報告,對阿里的估值提高到550億美元。阿里未來的盈利能力,是巴克萊調整估值的一大原因。
回想2005年雅虎花費10億美元和雅虎中國換來阿里40%股份,其一半股份已實現(xiàn)76億美元的交易價格,其盈利能力和成長空間被無數(shù)投資者看在眼里,儼然成了“香餑餑”。
業(yè)界普遍預測阿里IPO規(guī)模將有望攀上千億美元。另據(jù)接近阿里的知情人士稱,阿里整體上市時機將在2015年之前。
- 蘋果自研云芯大突破:降降亞馬遜云高價,重塑行業(yè)格局
- iPhone新功能遭熱議:制冷模式能否拯救炎炎夏日?
- Lumo AI合規(guī)助手:讓奇富科技告別繁瑣合規(guī)管理,效率提升20倍
- 現(xiàn)代汽車揭幕韓國氫能新篇章:2028投產氫燃料工廠,綠色未來已觸手可及
- 揭秘ChatGPT名稱由來:OpenAI高層道出背后故事,人工智能如何從無到有?
- 格力高管回應董明珠掉出《財富》榜單:影響力不等于財富,傳奇仍在繼續(xù)
- ASML獨家披露:EUV光刻機僅售5臺,Intel悄然轉變,光刻機不再那么重要了
- 魅族高管回應更名風波:不變的是初心,變的是細節(jié)
- 歐洲首秀:小馬智行啟動盧森堡無人駕駛測試,揭幕未來出行新篇章
- 揭秘羅馬仕深圳總部:員工稱未停工未裁員卻疲力盡,真相何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