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華爾街日報爆出,阿里巴巴遭遇開云集團旗下奢侈品牌Gucci、YvesSaintLaurent的訴訟,控告阿里巴巴故意為一大批制假商在全球各地包括美國出售非法商品創(chuàng)造可能性。訴訟書長達147頁,這讓阿里巴巴平臺的灰色市場再次暴露在法律風險之下。
不過,這些奢侈品牌商在提交訴訟兩周后便撤回了訴訟,并發(fā)表聲明聲明稱:各方已經同意精誠合作以進一步減少對開云旗下品牌的仿造活動。從起訴書的厚度來看,一個準備許久的訴訟行動在發(fā)起半個月后即被主動撤回,顯示出阿里巴巴方面的“工作”成效著實不凡,其“工作”手法相當令人感興趣。那么,阿里巴巴是怎么做到這一切的呢?
華爾街日報披露出來的消息是這樣的,阿里巴巴正在施行一項新的,強有力的刺激措施來吸引奢侈品牌商家入駐,那就是從在線電商平臺刪除某些在售的商品。例如,Burberry被告知,如果Burberry在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上開店,阿里巴巴將盡全力把其他相關商品從平臺上移除。于是,Burberry在今年4月份去天貓上開了一家店。
在Burberry開天貓店之前,超過50個未被授權的商家,在天貓上出售Burberry的商品。而根據華爾街日報運營的電商分析公司YipitData所做的調研顯示,在Burberry開店前后,所有這些未被授權的商品在天貓上消失了,不過在7月份,兩家出售Burberry香水的代理商又出現在天貓上。
賣家們說,阿里巴巴告知平臺上的很多商家,他們必須停止出售這家英國品牌的商品。阿里巴巴還屏蔽了一些展示Burberry商品的店鋪,比平時更為頻繁地巡查,以保證商家不再使用版權歸屬于Burberry的圖片。
今年早些時候,天貓上出售雅詩蘭黛美妝產品的店鋪有接近50家,但在雅詩蘭黛5月去天貓開店前后,所有那些第三方商品都消失了。雅詩蘭黛在天貓開店,使得其旗下品牌倩碧也受益,倩碧去年開了一家天貓店,卻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但在其品牌持有人雅詩蘭黛開店之后,所有的第三方倩碧商品也在5月份從天貓上消失了。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出售Gucci的第三方商家,在天貓上的數量從4月的63家上升到69家,而Gucci則沒有在天貓上開店。阿瑪尼和拉爾夫勞倫是另外兩個沒在天貓開店的大品牌,這兩個品牌的第三方商品,在天貓上也變多了。這一情況,是導致Gucci等品牌提起訴訟的主要原因,而之后Gucci等撤訴,則顯示出阿里巴巴的高超手段。
直到現在,大多數高端奢侈品仍拒絕在線上開店,因為線上討價還價的獨特氛圍,與奢侈品本身的商業(yè)模式有沖突。一旦奢侈品開啟了討價還價的大幕,則會形成一股趨勢,只能不斷屈從于壓力壓低價格,低了還要低,一直低到塵埃里。這對于習慣賺取品牌溢價的奢侈品來說,是不容接受的。Coach曾在天貓上短暫開店,但遭到奢侈品界群起而攻,最終灰溜溜關店下線。
看上去,奢侈品是無法抵擋阿里巴巴了,早晚會被阿里巴巴以各種手段都拉到線上。阿里巴巴有顧客,對于奢侈品商家是個巨大的誘惑,想保持品牌溢價的商家們,已越來越無法保持高冷的姿態(tài),早晚會在阿里巴巴的強大攻勢面前敗下陣來,這里面存在的邏輯是這樣的:
奢侈品要賣品牌溢價—線下可以賣高價—因此奢侈品不會主動把貨推到線上去賣—也不會答應電商頻繁發(fā)出的線上開店請求,因為線上頻繁的促銷隊奢侈品品牌是個傷害—于是阿里巴巴側面進攻,允許奢侈品代理商線上開店—雖然奢侈品品牌商不允許但也不敢得罪線下渠道—而多家代理商同時線上開店則難免會混進來濫竽充數的假貨商家—這對于奢侈品品牌同樣是個傷害—尤其是奢侈品牌上在舍棄線上銷售利益的同時,得到的結果大體一樣,那就是品牌受損—現在阿里巴巴提出解決方案,你主品牌來線上開店我就清除“灰色市場”,即代理商的商品并打擊假貨—否則我就放任不管,因為你是鬧不清打假難度幾何的,我說容易就容易說難就難—奢侈品牌商知道在線上開店后對自己的長期利益會有多大影響,但在短期利益的驅動下,一定會乖乖就范,洗干凈俯身獻菊的。
阿里巴巴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脅迫”這個詞的含義,實操功力驚人。奢侈品牌商并不了解中國的情況,更不了解淘寶和天貓的小商家們過去10年的奮斗史,其實奢侈品商和淘寶天貓賣家在所經歷的事情本質上沒有區(qū)別,都是阿里巴巴主導的“新商業(yè)文明”的貢獻者,必將為阿里巴巴的正義事業(yè)奮斗終生。
在這世界上,奢侈品原本是不該賣出那么高價格的,商家們擷取那么多利潤也不應該,消費者用低價買到奢侈品完全是合乎天理的愿望,當然前提是,阿里巴巴應該獲得超額利潤。
===================================================
我是微信公眾賬號gejia021的獨立運營者,90%的原創(chuàng)科技與人生感悟文章,獨立觀點,不屑流俗。期圖以一己之力,闡釋和說明中國互聯(lián)網的本質。
微信號gejia021,是覆蓋1000萬用戶的,中國最大的自媒體聯(lián)盟wemedia成員之一。亦是2013年十佳自媒體,科技原創(chuàng)力30人之一。
我在新浪微博的用戶名為@葛甲,在新浪、搜狐博客、艾瑞專欄、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平臺的用戶名均為葛甲,歡迎訂閱。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